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青年教师沙龙聚焦燕园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作者:来源: 日期:2023年12月14日

12月8日下午,北京大学工会、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织青年教师沙龙,特邀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张剑葳以“守望家园:燕园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为主题做分享。校工会副主席张小萌与来自全校各单位的50余位师生、校友参加了活动。

讲座现场

张剑葳的分享包括四个部分:作为遗产与社区的校园,数字化工作坊的启示,燕南园保护规划,校园:最好的课堂。走过两个甲子风雨历程的北大,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这些有形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学校的沧桑历史、光荣传统与使命担当,如何保护好校园文物,是今天生活在校园中的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近年来,北京大学考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联合房地产管理部举办多场“北京大学文物数字化工作坊”,联合各院系师生力量,对校内文物展开数字化信息采集工作,探索适合校园文化遗产的信息记录与保护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尝试。


张剑葳重点介绍了燕南园保护规划的实践。对燕南园历史格局和地块划分的梳理是保护与环境整治的基础,团队根据早期规划图,运用历史、地理、建筑等多学科的研究分析,追溯燕南园“生长”的历史。燕南园的生态价值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在实践中,保持自然与人工和平共处也被着重考虑。整个过程中,项目组主动邀请师生等校园相关社群参与、公开共享项目成果,向公众敞开大门,推动师生关注、关心、爱护燕南园。通过项目的推动实施,同学们上了一堂实践课和劳动课,更加加深了大家对校园的了解,增进了对学校的热爱。

张剑葳主张,对于文化遗产学习来说,我们的校园就是最好的课堂。因此,他在给考古文博学院和元培学院开设的文化遗产概论、中国建筑等本科课上,常常布置对校园遗产的考察作业;在文化遗产数字化和勘察分析的研究生课上,也常要求以燕园文物为例进行勘察建模。同学们的作业中不乏文物考证的佳作,对校钟和华表的考证均已发表在学术期刊。从校园身边的文物研究与保护做起,同学们有的成长为文物事业的从业者,有的种下了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种子。

正如侯仁之先生曾经说过的:“我们之所以有今天,正是过去的人们世世代代辛勤创造的结果,是值得我们非常珍惜和爱护的。话不必说得太远,我们这座校园,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整个燕园的山水格局、历史建筑与文物建筑都有着背后的故事,让我们传承历史,展望未来,爱护校园,大家责无旁贷。

上一条:工会大讲堂正念体验第二期举办开营讲座

下一条:校工会干部培训班举办“公文与新闻写作”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