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举办父母沙龙活动的通知

作者:来源: 日期:2014年06月09日

北京大学工会特邀艺术学院毕明辉副教授以“怎样陪伴孩子练乐器学音乐”为主题举办父母沙龙讲座,时间6月13日(周五)下午2:00,地点理教108室。具体内容如下:

音乐可以帮忙孩子发展一系列关于认知、情感和意志能力的作用,这在今天已经成为基本共识。但实际上,学乐器并不等同于学音乐,音乐更非学乐器所能涵盖。总体上看,中国孩子学乐器的能力可谓世界第一,学音乐的能力却是全球倒数,为什么?最大的原因不仅在于音乐基础教育的误区,更在于第一陪伴者父母。如何成功地陪伴自己的孩子展开练习和学习,作为父母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参与。成功的陪伴会造成孩子与父母的共同进步,令练琴成为父母与孩子各有分工的合作,令音乐升级为成倍增进亲情相互了解的渠道。此外,作为一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练乐器与学音乐是根本不同的两件事,二者各有侧重,各有途径,不宜简单合并,更不能漫无目的地混为一谈。如何将二者有机有效的紧密结合,令父母获得对孩子在练乐器学音乐过程中的普遍问题和阶段问题有所预备和预判,以上诸方面,构成了本次分享主体内容。

讲座提纲:

第一,学乐器:顺序与步骤

1、选乐器还是选孩子的手

2、辨别左右利手特征

3、练乐器是一种模仿型高敏触觉运动训练

4、练乐器的基本顺序与步骤:定标定向定时定量原则

5、练乐器的升级原则第一:编指法

6、练乐器的升级原则第二:节拍器

7、练乐器的升级原则第三:抄乐谱

第二,学音乐:想象与创造

1、学习参与音乐地图

2、学习观察音乐形态

3、学习体验速度变化

4、学习跟踪情绪对比

5、学习潜意识式聆听

6、学习旋律节拍判断

7、学习综合聆听习惯

第三,学乐器学音乐:互动与协调

1、练习期与学习期:阶段目标

2、操作性与想象性:进阶提纲

3、呈现感与评价感:激励机制

4、聆听力和欣赏力:音响库藏

第四,总结与提问

1、陪伴至上

2、耐心至上

3、方法至上

4、音乐至上

5、如何处理与考级的关系

活动名额有限,请有意参加的教职工提前登陆网站http://apply.pku.edu.cn/报名。

北京大学工会

2014年6月9日

附主讲人介绍:

毕明辉,副教授,2007年任教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后,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历史博士,音乐人类学硕士,钢琴艺术表演与教学学士。崇尚大学之长,贵在综合,倡导消弭专业界限、音乐与多学科交叉互补之治学思路,研究领域涉及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人类学、电影音乐、音乐聆听技能训练、音乐欣赏、钢琴演奏、中国音乐表演等领域,多次赴国外讲学交流,举办各类音乐活动。公开发表文字逾40余万,代表作品《20世纪西方音乐中的“中国因素”》(北京大学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约翰?凯奇音乐美学思想研究》、《聆听贝多芬》、《马勒(大地之歌)研究》(编)、《西方音乐史教程》(合著)、《西方后现代音乐研究新动向》、《困境中的抉择:中国风格》、《无声》(译著)等。先后开设《音乐与文化专题系列研究》、《20世纪西方音乐》、《大师电影创作中的音乐研究》、《音乐学原典研读》、《钢琴音乐实践与理论》、《音乐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研究》(英文)、等课程。曾获中国优秀博士后、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北京大学优秀德育奖、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演示大赛人文社科组一等奖第一名、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人文社科组一等奖第一名,全国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首都劳动模范。目前正致力于《20世纪西方音乐》、《电影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中英文)等教材与专著的研究与写作。2009年春,毕明辉以义工身份加入北京大学中乐学社(前身笛箫学社),出任指导教师与民族管弦乐团指挥至今,在帮助学社参与北大众多校园学术、公益、传习活动之外,先后参与“‘弦动’音乐会、“‘云之南’音乐会”、“五周年社庆音乐会”、“‘喜洋洋’新年音乐会”、“‘乐以化学’国际化学年专庆音乐会”、“‘乐以感恩’北京论坛之夜专场音乐会、“‘跨越时空的交汇’北大中乐与台大薰风国乐团联合音乐会”、“‘中乐之声’爱丁堡大学音乐会”、“‘中国之声’爱丁堡皇家教堂音乐会”、“北大115周年校庆音乐会”、“跨越东西的对话”、“乐致元培”等演出。2012年,中乐学社音乐排练及相关活动被正式立为北京大学系列课程《中国音乐理论与实践》。同年,该社获得北京大学学生活动最高奖励“创新奖”。

上一条:关于参加北京高校单身教职工文艺沙龙活动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召开北京大学工会系统精品活动经验交流暨评审会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