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及“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为了加深教职工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及解放战争史的了解,化学学院机关后勤和高分子系党支部及工会小组利用周末,于4月13-14日联合组织了西柏坡、雄安两日行,旨在开展两个支部/工会小组的党建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在院党委书记马玉国的率领下,一行十九人于13日上午由化学学院出发,经西六环、京昆、沧榆、西阜等高速路段,于中午顺利抵达第一个目的地—西柏坡,耗时约四小时。笔者曾于25年前赴西柏坡参观学习。当时国内高速公路网很不发达,西柏坡又地处太行东麓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大巴车翻山越岭,历时近7小时才抵达平山县城,距西柏坡纪念馆仍有二十余公里的山路。尽管盘山路上景致不错,但行程颇为辛苦。前后对比,由目前国内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可以一窥过去25年中国的发展。
下午,我们来到了西柏坡纪念馆。由于机关支部书记王中琰老师事先联系了纪念馆的有关同志,馆方首先安排我们观看了介绍西柏坡革命历史的纪实片。尽管片长只有约20分钟,但其详实的影像资料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在两位优秀讲解员的引导下,我们一行先后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和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领导人故居和中央军委旧址。参观过程中,我们不时驻足在图片介绍或实物展示前,听讲解员娓娓道来。讲解员的出色讲解令我们时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体会到了当年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总指挥部的紧张气氛。经过约3小时的参观学习,我们加深了对西柏坡革命历史的了解,也感叹中共中央、中央工委、中央军委在这样简陋的环境里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及全国土地工作会议,指挥了名震世界的三大战役,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作风。
西柏坡被选为解放全中国、筹备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与其地理位置、当时的经济环境和革命基础密不可分。西柏坡村是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一个小山村,地处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距华北重镇石家庄不足100公里,交通便利,易守难攻。西柏坡一带村庄稠密,且沿滹沱河分布,地宽粮丰,稻麦两熟。这有利于保障军民的经济供给,为党中央驻地提供物质基础。扎实的革命基础和突出的政治优势是西柏坡村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的根本原因。大革命时期,平山县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截至1946年,全县党支部为608个,共产党员由1931年的60人发展到1.9万余人,群众基础较好。抗战期间,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第二和第四军分区领导机关所在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等首脑机关也曾在这里居住达三年半之久。西柏坡村1937年冬建党,到1948年已有党员40名,约占全村总人数的12%。西柏坡村原址位于一个朝阳的马蹄状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风光秀丽,水土肥美(下图左)。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因修建岗南水库,原址被淹。为了保护革命圣地,当地政府及群众将西柏坡旧址房屋的房梁、门槛等都拆下保存。1971年在离旧址约500米的山坡上复制了新的西柏坡中央机关“旧址”(下图右),大体保持了当年故居的布局和原貌。1977年新建了西柏坡纪念馆。
参观结束后,化学学院的两个支部与西柏坡纪念馆党委举行了党建工作座谈会。座谈会由纪念馆纪委书记杨宏伟主持,并由他首先介绍了西柏坡纪念馆的党建工作情况。化学学院党委书记马玉国介绍了学院的整体情况及党建活动。化学学院党委秘书、组织员刘宇、高分子系支部书记范星河及机关后勤支部书记王中琰分别发言,双方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座谈中,杨宏伟书记还提及,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颁布了200多项法令规章,涉及政权建设、司法、社会管理等多方面。可以说,西柏坡时期的司法建设是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基础。
在返京途中,我们一行人又探访了建设中的雄安新区。雄安新区位于河北保定境内,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涵盖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地区。根据中央精神,设立雄安新区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时值周日,新区内鲜少有工作人员,但可看到不少参观者。现阶段,尽管现代化的建筑物尚不很多,但期待着在广袤平原上正在兴起的一个经济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