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工会 > 教学单位 > 社会科学部 > 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会 > 正文

重温历史 强健体魄 ——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会联合教工党支部举办“学党史谈文化户外健身主题”活动

作者:来源: 日期:2022年07月11日

7月8日下午,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会联合教工第一党支部、第二党支部及新媒体研究院教工党支部在国家植物园举办了“学党史谈文化户外健身主题活动”。这是学院党委开展多种形式的“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之一。学院院长陈刚、党委书记唐金楠、党委委员徐金灿、工会副主席许静,以及周忆军、张慧瑜、白麒钰、王天夫、孙妍、高腾飞、高忠欣、张蓉丁、曾育平、刘杨、魏波、方雪、赵月等十九位党员及工会会员参加活动。一路上,老师们一边欣赏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一边参观文物遗迹。从樱桃沟“一二·九”运动纪念亭到梁启超家族墓园,再到曹雪芹纪念馆,老师们在重温党史的同时,也对西山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了一次沉浸式的体验。

探寻樱桃沟重温“一二·运动

初夏时节,国家植物园充满了绿意盎然的景象。老师们走过千年古刹卧佛寺,来到樱桃沟木栈道。刚下过雨,溪水潺潺,穿过沟里高耸入云的植物“活化石”水杉林,来到水源头、元宝石。在岸边,看到“保卫华北”的石碑,石碑对面是首都大中学生纪念“一二·九”运动50周年建立的“一二·九”运动纪念亭。纪念亭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组成,三角形组成了立体的“众”字,象征着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抵抗侵略的决心。

在三角亭前,学院院长陈刚向大家讲述了“一二·九”运动的历史意义,告诫大家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通过学习党史,来回顾一百余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艰难创业的历程。各支部党员张慧瑜、魏波、孙妍分别向老师们介绍了“一二·九”运动与樱桃沟的关系,更多老师参与了学党史互动问答活动。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之后,又进逼华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2月9日北京爆发了大中学生参与的抗日救亡运动,即“一二·九”运动。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北平学联在樱桃沟等地先后举行了三期夏令营,参加人员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东北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师大附中、女一中等学校的队员,夏令营从7月11日开始,每期10天,共约五六百人。担任司号员的是北大教育系学生陆平,每日黎明攀上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吹响军号,唤醒营员们,揭开一天的紧张训练生活,他们在密林深处举办政治讲座、组织军事训练,开展丰富多次的文体活动。“保卫华北”四个字是第一期夏令营北京大学学生陆平和清华大学学生赵德尊在石头上刻写,表达了青年学生抗日救亡、保卫国家的信念。

“一二·九”运动纪念亭的三角亭设计正来自于当时军事夏令营时露营帐篷的形象。老师们结合樱桃沟的环境,亲身体会到国难危机时刻爱国青年喊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和“保卫华北,收复失地”的拳拳之心,很多参与“一二·九”运动的爱国青年参与到20世纪中国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中。

参观梁启超墓了解近现代历史

国家植物园东北部,卧佛寺东侧,在银杏松柏中有一处梁启超墓园,是由梁启超之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园内有梁启超、两位夫人的墓,还有其弟梁启雄、其子女梁思忠、梁思庄墓。周忆军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述了梁启超家族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地位以及梁思诚设计家族墓园的建筑风格。墓园西侧有八角石亭,四周围有矮石墙,墓园内栽着庄严肃穆的松柏。梁启超是晚清民初维新派思想家、改革家,参与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留下《少年中国说》等经典文章。梁启超还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亲,培养出三位院士,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和五子梁思礼,显示了梁启超家族的家风与家国情怀。梁思庄的墓碑碑座是八册石雕巨书形状,是梁启超的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精通英、法、德、俄等多门语言。

品评“红楼”畅谈传统文化“两创”发展

随后,老师们参观了曹雪芹纪念馆,了解了曹雪芹的人生和创作《红楼梦》的过程。《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国粹”,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社会史、思想史的意义,是展示中华文明的文学“博物馆”。

在曹雪芹纪念馆旁边的凹晶馆茶馆,北京曹雪芹基金会秘书长位灵芝女士热情接待了大家,为老师们准备了带有红楼特色的老君眉和体己茶、红楼点心和黄叶村水拔西瓜,以及红楼香扇等文创礼品,工会也向他们赠送了祝帅老师的书法作品。学院党委书记唐金楠老师则介绍了北大曹雪芹美学艺术研究中心与他们的合作成果,使老师们对当代红楼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

向曹雪芹研究基金会赠送祝帅老师的书法作品

品红楼茶点,畅谈红楼文化

参观曹雪芹纪念馆的过程中,偶遇著名作曲家、红学专家王立平老师。王老师不仅创作了《驼铃》、《牧羊曲》、《大海啊,故乡》等经典作品,还为1986版电视剧《红楼梦》创作了《枉凝眉》、《红豆曲》、《葬花吟》等脍炙人口的佳作,王老师给大家讲述了《红楼梦》对自己词曲创作的重要影响,以及他对博大精深的红楼文化的理解。学院党委书记唐金楠介绍了红学研究与北大的渊源。北大是百年新红学的发源地,出现了很多红学研究大家,如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运用现代学术理念开启了新红学研究,1923年在北大执教的俞平伯出版《红楼梦辨》,还有鲁迅在北大开设《中国小说史略》课程,分析《红楼梦》的美学和艺术特征,中国红楼梦学会第一任会长吴组缃长期在北大中文系开设《红楼梦》专题课。北京曹雪芹学会秘书长位灵芝、王常永分别介绍了研究曹雪芹精神、传播《红楼梦》文化、倡导以“红楼梦精雅生活”走入百姓日常以及组织“红迷会”的情况。老师们一起参观了《红楼梦》历代版本陈列室和红楼文化创意产品,对红楼文化的当代传播有了感性认识。

与作曲家王立平先生(一排中)合影留念

老师们纷纷表示,这次“学党史谈文化户外健身主题”活动,使大家深刻体会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道理,也了解到国家植物园拥有光辉灿烂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和悠久璀璨的红楼文化,身心都收获满满。

撰稿:张慧瑜

拍摄:刘杨

《我们的一个下午》



摄制:阿忆

上一条: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会组织主题午餐会活动

下一条: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会组织三八妇女节迎春踏青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