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芳菲季,燕园茶香浓。4月22日,“北大附中教职工幸福力提升计划”迎来首场特色活动——“幸福茶话会”,来自各学院、部门的20余位教职工在氤氲茶香中开启了一场心灵对话。校党委书记、校长与教职工围坐论道,品味茶香、放松身心,共话成长体验,共享生活智慧,共探幸福真谛。

活动现场巧妙的营造了“五感疗愈体系”:触觉区的解压玩具与治愈系校服熊,视觉区的春意主题海报,听觉区的温馨轻音乐,味觉区的甜美茶点,以及嗅觉区的芬芳鲜花,让老师们在多维感官体验中卸下疲惫、充电赋能。活动由杨薏璇副书记开场,她用一项关于“幸福的根源是什么”的实证研究引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展现了幸福感知的多元维度,瞬间激活了现场讨论。

随后的自由分享环节,老师们逐一诠释了自己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感悟。报名参加活动的唯一一名男老师蔡斯雨引用罗素“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的哲思,结合自身从教经历,表达了自己对于幸福的理解。并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在学生身上产生的变化,告诉大家感受幸福、体验幸福的重要性。



多位女教师从“家校共育”“养育子女”“职业发展”等维度展开讨论,表达了自己的幸福能量来源或困惑迷茫,针对青年教师提出的职业焦虑,校长和书记也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中肯的解答。
亚章书记的茶艺展示环节成为本次活动最大的亮点,书记亲自冲泡家乡武夷岩茶,娴熟展示泡茶的传统技法。随着茶香弥漫,有教师坦言首次与校领导进行“非正式深度交流”,在轻松氛围中向领导、同事敞开心扉、交流感想,收获颇丰。


活动尾声,马玉国校长分享了自己的一段求学经历和许多工作感受,并告诉大家“幸福如同茶中回甘,需在人际互动中品味,很多事情不需要亲自经历,有共情感也能体会到幸福。”
王亚章书记阐述了“幸福有时候在于能够看得见未来并为之坚守”。他通过自己的专业学习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他坚韧不拔的毅力;通过养育子女的心得,诠释“信念感”对幸福感知的支撑作用。
杨书记总结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并不是希望通过一次活动解决问题或获得幸福。而是希望大家通过活动来获得信念和能量,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发现幸福。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给大家提供支持,营造好幸福的文化和状态,帮助大家在工作中共创幸福的氛围。

活动虽然短暂,但每一位老师都收获了快乐幸福的能量,能够让老师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获得短暂的放松和充电,更好的开展接下来的工作,是举办“幸福茶话会”最大的意义。我们不仅传递知识,更要传递幸福的能量,当教育者眼中有光,学生心中自有星辰大海,首期茶话会的成功举办也带来了很多灵感和启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师愿意参与其中,也相信幸福力提升系列活动能够给大家带去更多的幸福体验,我们期待更多温暖幸福的教育故事在附中蔓延生长。

部分老师精彩发言:
预科部董芷卉:第一个幸福感来自初入职场时的引路人,欧阳老师和胡湘华老师给予了很多帮助和指引;第二个幸福感来自高三办公室的重新分配,可以跟不同学科的老师交流共同的话题;第三个幸福感来自于学生,学生们每节课的表现和课后反馈都能够提供很多情绪价值。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班级提供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很重要,要努力的让学生和老师相互成就。
未名学院吴涵:各类工会活动对于自己幸福的提升起到了很大帮助。通过参加“老子茶座”“正念社团”的活动,自己的状态好了很多。对未名学院的肯定也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附中有很大的包容度,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探索,在附中工作既有成就感也有归属感。未名的学生会分享成就,能够提供充足的情绪价值,老师和学生是互相支持的,学生的成长给了老师们很多力量。
道尔顿田诗棋:目前最大的烦恼可能来自于职称评定。日常教学工作方面觉得很幸福,因为有志同道合的同事,有支持工作的领导,所有工作都可以围绕教学和教育,可以将自己的兴趣和教学融合在一起,很开心很幸运。
团委张波:多听多看多感受,幸福是一种让自我满足的能力,从内心来讲让自己很满意就是幸福。
行知学院王可冰:把幸福说出来是茶话会的主要目的。对老师们应该有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拥有孩子是一件幸福的事,但不要让如何教育孩子成为阻碍幸福的事情,应该多思考父母和孩子如何相互成就。
元培学院王楠:很多选择教师职业的老师是真的来源于热爱。附中给了年轻人特别好的平台,让年轻人被信任被看到,给予了充足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教师的工作可能会做一辈子,疲劳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