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公益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工社团 > 社团动态 > 雏鹰公益社 > 正文

北京大学雏鹰社十周年庆亲子沙龙——俞斌老师携手小朋友探秘陨石的奥秘

作者:金琳来源:雏鹰社 日期:2023年11月03日

2023年10月21日上午,北京大学雏鹰社十周年庆亲子沙龙“探寻天外来客的秘密”在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国际知名陨石猎人俞斌老师为雏鹰社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陨石科普知识活动。

田越老师致辞

工会副主席、雏鹰社理事长田越老师首先对俞斌老师的公益授课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希望为雏鹰社引进更多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小朋友搭建开拓视野、丰富知识的平台。随后,俞老师生动讲解了陨石的来历和类型。他表示,绝大部分陨石来自太阳系里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那里蕴含了45亿年来太阳系的奥秘。当小行星带的陨石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由于空气阻力巨大的压强和摩擦力,陨石会燃烧并解体,形成所谓的“陨石雨”。但也有一小部分陨石未完全烧毁,这就是陨石猎人要找的目标。

“陨石猎人”俞斌老师讲解

但是,陨石主要坠落在难觅踪迹的海洋或无人区,要找到完整的陨石样本并不容易。俞老师表示,陨石猎人们只能去干燥的沙漠、极地冰川等地苦苦搜寻。他们需要野外生存能力,同时拥有天文学、地质学等丰富知识,才能成功发现陨石。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俞老师的生动讲解让孩子们对陨石和太空世界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对陨石猎人这个浪漫探险职业充满向往。

接着,俞老师进一步详细讲解了陨石的三大分类:首先是铁陨石,它来源于小行星的地核。小行星重元素铁、镍会沉淀形成地核。当小行星互相碰撞破裂时,地核物质就成为了铁陨石。其次是石铁陨石,产生于小行星地核和地幔交界区域,也可能来自小行星碰撞时熔化的混合物。最后是石陨石,主要源自小行星较外层的地壳和地幔。由于小行星也具有类似地球的重力分层结构,轻元素会浮于外层区域。俞老师通俗的语言让这个看似艰深的宇宙话题变得简单易懂,孩子们听得非常仔细。

踊跃互动

俞老师还向孩子们介绍了一些著名的陨石,如:世界最大的吉林一号陨石,2018年坠落的曼桂陨石,从小行星贝努带回的样本,45亿年历史的新疆阜康陨石等。其中,俞老师特别提到了阿根廷的“橄榄石”石铁陨石,不仅科研价值巨大,还因其独特的橄榄绿而被称为“颜值天花板”。这颗来自小行星地幔的陨石,让孩子们对陨石的世界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俞老师还提到,美国NASA等航天机构已经从小行星上采样带回了地球。中国也计划在2025年左右,通过天问二号任务去小行星采样。这些没有经过地球大气层烧蚀的小行星样本,将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研究材料。

积极交流

俞老师还耐心解答了孩子们对外星生命的好奇。他表示,中国的科学家在Tissint火星陨石中发现了碳颗粒,这给火星存在生命提供了有力依据。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发现系外行星的数量在增多,其中有许多环境类似地球的行星。未来我们也有可能离开太阳系进行探索,虽然现在还没有发现系外生命。

对于陨石是否有辐射的问题,俞斌老师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陨石对人体没有辐射损伤,陨石来自45亿年前的小行星,最初的放射性物质经过几十亿年的衰变,早已不复存在。陨石是非常干净的太阳系早期物质,同学们可以放心的学习和收藏。

最后,俞老师与孩子们进行了互动提问,孩子们认真听讲的成果体现出来了,个个都能正确回答问题。俞老师为孩子们颁发星星奖品,还向到场的所有小朋友颁发了陨石猎人独家荣誉——《手可摘星旅行证书》,并合影留念。

活动合影

接着俞老师还设计了寻找陨石的游戏,孩子们在现场观察、触摸陨石标本,充分体验陨石猎人的工作。孩子们纷纷表示想要亲自去太空采样,或者参与分析这些来自太空的样本。这次活动不仅拓展了孩子们的科学眼界,也启发了孩子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观察标本

本场沙龙也拉开了雏鹰社十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雏鹰社秉持北京大学通识教育理念,旨在为北大教职工和校友子女搭建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良好平台。据悉,本学期雏鹰社还将陆续举办户外徒步、“品味书香,拥抱自然”主题活动、亲子课堂、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小雏鹰们搭建丰富充实、快乐发展的成长空间。

文字 |金琳

图片 | 马秀梅 吕可

上一条:翱翔十年磨一剑——北大雏鹰社十周年庆举行

下一条:北大雏鹰眼中的李大钊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