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北京大学造型艺术协会首期教职工公益书法课在北京大学工会拉开帷幕。北京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张宝岭、副主席张小萌出席开班仪式,造型艺术协会会长、艺术学院研究员祝帅在开班仪式上介绍了系列课程深入经典、守正创新的教学理念并主讲开学第一课。北京大学教师及访问学者白锐、张岩、陈耕、王铁刚、徐舒桐、柳悦霄、刘超等联袂任教。

3月22日与29日上午,第五、六节课如期举办,继续围绕着隶书的临习创作紧密进行,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研究员张岩细致讲解。

第五节课上,张岩老师首先重点讲解了隶书的形体特点,总结为三条规律:字形方扁、结构左右分展;蚕头燕尾;变圆为方;变连为断;笔笔搭接,加强粗细变化。而后又介绍了隶书的起源。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从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的隶书称为早期隶书,或称古隶,具有篆隶交杂的特点。而西汉中期以来,隶书脱去篆体(包括结构、笔画的写法)而为独立的形式,书体已经完全形成。

汉隶的历史遗存主要有简帛书和碑刻两种形式,碑刻中最著名的有《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和《石门颂》等,本课以具有书法风格代表性的《乙瑛碑》《张迁碑》与《石门颂》拓本选页为范本请学员们进行临写。随后,张岩老师播放了她临写这三碑的视频,并现场进行示范临写。学员们也在具体辅导环节中,深刻体会到坚实厚重、自然灵动的隶书线条中蕴含的汉代风韵。

第六节课以学员们自行练习、老师现场指导为主。在复习了隶书方笔写法之后,张岩老师又讲解了《乙瑛碑》《张迁碑》《石门颂》三碑的风格,并进行现场临写示范。随后学员们开始自己临写范本,张岩老师、陈耕老师和王建皓助教对每位学员的临写进行指导和点评。最后每位学员都临写出了一幅自己满意的临摹作品。随着大家举着自己的作品和老师们进行合影,第五、六次课的授课圆满结束。

4月19日与26日上午,书法课第七、八次课则重点研习楷书的临习与创作,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雅博士后陈耕老师进行讲解指导。

首次课以“早期楷书风格演变”为主题,陈耕老师从隶书与楷书的对比切入,详细解析了两者的流行时代、笔画特征、结体风格及线条技法差异。通过居延汉简、吴简《朱然名刺》、西晋《诸佛要集经》与钟繇《荐季直表》拓本等珍贵文物图版,学员们直观感受到汉至魏晋简牍书法中早期楷书的古朴风貌。
课程还重点探讨了北魏碑刻的独特艺术价值,首先以墨迹与拓本的比照来说明如何观察与复原书写细节,继而以《郑文公下碑》《张猛龙碑》等知名魏碑的“斜切入笔”与动态结体,总结出其动态美、存古意的整体书风,并作为此次魏碑课程的临习目标。陈耕老师反复强调,临摹碑帖须“观察细节→推测动作→复现风格”,引导学员体会碑刻中的古意与力度美。

4月26日上午,第二次楷书课程延续首期脉络,深入临习隋唐楷书的风格演变。在讲授环节,陈耕老师提醒学员们,在学习楷书尤其是唐楷时,一定不要过度专注于某一块碑、某一种帖,因为当时楷书的面貌是多种多样的,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等著名书家写不同的碑时都会有各自面貌,从对比中体会出时代风尚与笔法动作才是临帖的首要目的。
随后,陈耕老师以《龙藏寺碑》《等慈寺碑》等为例,剖析隋至唐前期一些楷书碑刻的承前启后影响,并重点以唐代及其后名家楷书墨迹与碑刻经典,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仲尼梦奠帖》、褚遂良《大字阴符经》、颜真卿《颜勤礼碑》、蔡襄与赵孟頫等来做对比讲解,展示楷书风格的丰富性与技法的一贯性。
现场结合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墨迹与《颜家庙碑》拓本,示范如何通过“轻重起笔”“方圆转折”等技法还原颜体的丰富形态、连贯笔势与结体神韵。

学员感想:
白利明:
有幸参加校工会组织的“北大首期教职工公益书法课”,圆了我多年的梦想,重拾儿时的描红笔,聆听名师和大家的书法传授,系统地学习和鉴赏中华文化之瑰宝——书法,受益匪浅。
张岩老师讲授的隶书课引人入胜,从隶书的演变、特征,到书写的技法和碑帖,娓娓道来,第一次课上大家就跃跃欲试地挥毫练习。汉隶既古朴厚重、刚健有力,又含蓄蕴藉、灵动秀逸,象征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厚德自强、对美的追求,充分体现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让我们的华夏文化生生不息。书法课的学习,督促我静心书法天地,感受中华文化之大美。
感谢身怀绝技的所有授课老师!感谢悉心指导的班主任陈耕老师及助教!感谢发起此次公益课的所有工会老师!感谢热爱书法的同学互帮互学!
龙智惠:第一次学书法的感想
早年忙于工作,相夫教子,加上不太注重国粹的时代烙印,除了小学描红功底及其后偶尔涂鸦式的写上几个字,其实我无缘游走于宣纸墨宝之间。然而,2025年初春之始,年过五旬的我,竟然煞有信心开始挥毫,一切缘于身处北大,有一个工会为教职工开办的公益书法班,得益于顶尖老师的教学,短短两次课,就将我带进一个宁静的艺术世界。书法小白的我知道了笔、墨纸、砚的种类及用途,作品的格局及欣赏。脾气稍急的我,在书法班的氛围,老师的温和讲解,纸张翻铺的微弱声音,心立马平静下来。于是,不急不躁,写好每一笔,心静则宁,宁则笔稳,稳则字正。能够将浮躁的心平静下来,不会再有七个不平八个不忿的心态,应该是我学书法最大的感受。
粘怡佳:
参加北大工会与北大造型艺术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书法培训班,我深感荣幸,也收获颇丰。此次培训不仅让我领略了书法的艺术魅力,更让我感受到组织者的用心与团队的凝聚力。
首先,北大工会与北大造型艺术协会的组织工作堪称典范。从课程安排到后勤保障,都做到井然有序。课程为学员准备了墨汁、毛毡、宣纸等书写用具,想学员所想,这些精心筹备,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北大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
其次,授课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令人钦佩。他们不仅技艺精湛,更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将书法的精髓传授给我们。每一堂课都充满了启发,让我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此外,培训班的班委们认真负责,为学员们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支持。他们现场给老师和学员予以支持、拍摄课程视频为缺课的同学提供帮助……他们的辛勤付出,让整个学习过程更加顺畅,也让我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力量。
作为学员,我深知这次学习机会的珍贵。每一位同学都怀着对书法的热爱与追求,认真学习、积极交流。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不仅激励着我不断进步,也让我对未来的书法之路充满信心。通过此次培训,我不仅希望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更期待在审美能力上有所突破。书法不仅是技艺的锤炼,更是心灵的修炼。我相信,这段学习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也将为我今后的艺术追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撰文:王建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