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入海,是中国人心中的文化语码,蕴籍着无尽的情思绵绵和壮怀激烈。自今年春季北京大学教职工户外健身协会组织会员赴黄河入海口领略了“河海相约、蓝黄相融“的自然奇观之后,不少未能参加的老师一直期盼着能有机会也来体验黄河入海口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随着黄河三角洲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观鸟季的来临,12月2至3日,北京大学教职工户外健身协会40名大小会员在魏芳震副会长和韩凌老师的带领下,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口的足迹,再次开启了黄河入海口-山东省东营市的探索之旅,在饱览祖国壮美山河与悠久历史的同时,实地体验总书记的环保思想和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理念。
由于正值候鸟南飞的季节,本次活动的重中之重自然是到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与众多鸟类“亲密接触“。黄河三角洲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全球9条鸟类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西亚和环西太平洋2条线路均经过黄河三角洲。随着由石油城向旅游城市的转型,东营市越来越重视本地生态系统的重建和维护,因此随着自然生态的逐步恢复和提升,现在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已由1992年的187种、增加到2000年的283种、直至现在的373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分别有26种、65种,国家级珍稀鸟类达91种,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每年这里南来北往的鸟类六百多万只,被国内外鸟类专家称为“鸟类天堂”和“鸟类国际机场”,是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本次活动的队伍中不乏观鸟爱好者,更有两位来自城环学院的专家,借助城环学院的郑成洋老师的镜头帮助大家一共识别出17种大型鸟类。当一行人徒步在芦苇荡中,看到鸟儿或悠哉游哉地游在蓝蓝的湖面上,或咕咕嘎嘎叽叽喳喳在芦苇丛中欢唱,或振翅在蔚蓝的天空中翱翔,和鸟儿的亲密接触让大家惊喜不断,脚步格外轻快,心情格外舒畅,感觉自己也长上了翅膀要飞了起来。
黄河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因此东营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这里是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孙武的故里,也是山东地方代表戏曲吕剧的发源地。在这里大家饶有兴致的参观了兵圣孙武祠、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和设计考究、完美地诠释了中国古代兵学文化的孙子文化园。近现代以来,东营更以其水利工程和石油开采闻名于世,比如本次沿途参观的打渔张引黄工程和为保障沿海石油生产而建设的"海上长城"孤东海堤。打渔张工程是我国“一五”期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的重点工程,是山东省开发最早、规模最大的引黄灌溉工程,是化害为利、安澜定邦的一次成功尝试。孤东大堤则横卧大海滩头,镇海锁浪,堤内,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鸥飞翔,渔帆点点;堤外,由四十多座单井、井组平台组成的孤东油田,时隐时现,宛如海市蜃楼一般,处处展现着石油文化独特的魅力。宏大的工程让大家赞叹其壮观之余,更感动于老一辈东营人在工程建设中愚公移山的气魄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如何将协会的活动与当地的发展更好结合起来一直以来都是北大教职工户外健身协会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行程中北大师生也与当地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进行了座谈,重点学习了东营的生态文明理念,也就如何讲好“黄河故事”、读懂“母亲河”进行了深入讨论,并达成了进一步开展合作和人才交流的共识。
“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此行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大美东营已经使出行师生感受到了户外活动对于丰富日常生活、提升人生境界的重大意义,也让大家把收获转化为动力,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北大的各项发展事业中去。
感谢东营市文旅局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黄河入海口留影
湿地保护区徒步
大天鹅
东方白鹤
大鵟
赤麻鸭
鸿雁
孙武祠
打渔张引黄工程
孤东海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