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1日正值端午佳节,北大雏鹰社邀请了生命科学学院孟世勇老师,带领大家认识燕园草木,并指导孩子们利用新采的植物制作标本。
一大清早,大小朋友们在博雅塔处有序集合后,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边走边学的燕园游学之旅。
生物馆前,孩子们聚集在老师周围,听老师讲解构树的特点和价值,眼睛里溢出对未知的渴望。构树全身是宝,树皮可利尿消肿,叶能清热凉血,果可补肾强筋。生态上,它能抗污染、固土壤,是荒山绿化良材;经济上,其纤维为造纸优质原料,叶作饲料营养丰富,果还可以食用。


林间小路边上,老师随手拔起一簇崂峪苔草,长长的叶儿为何不折不倒?翻开叶片就能看出端倪,其阴面中间主叶脉,就像一根主梁挑起整个叶片,两侧呈鱼骨状锐角伸出若干支脉,形似辅梁支撑着叶片远远的伸展。老师的趣味讲解让大小朋友们听的津津有味。正所谓:叶似龙骨撑碧伞,自然造化蕴奇篇。

静园正北侧,有一棵油松和一棵榉木已成为生物课上的明星。油松年长榉木数岁。当年油松青少年时,榉木还是棵小苗苗。怎奈榉木生长迅速,后来居上。十余年来,致密膨大的榉木树冠严严实实盖住了原本洒向油松的阳光,逼的油松侧倾努力,向阳而生,但终究敌不过榉木的生长速度,油松现已垂头丧气,预测命不久矣。此乃物竞天择。

静园东北角,两棵白杄清姿卓然。白杄是松科、云杉属乔木植物,是我国特有树种,雌雄同株。正常情况下,雄球花藏在树冠的中下部,像个低调的小帅哥,成熟后花穗还能摘下来晒成松花粉。而雌球花则高高在上,球状或卵圆形,成熟后就变成了木质化的松果。仿佛是大自然的巧妙安排,让它们各自守护着属于自己的领地。然而,孟老师指引我们仔细观察其中略矮小的那棵白杄,发现了重要的差别!因基因突变,它出现了罕见的雌雄连体现象,即雌球雄球混为一球,近段为雄,远端为雌,这可能是一种植物界的“返祖现象”。是什么样的生存压力,让这株燕园白杄走上了雌雄连体的基因突变之路?

植物标本制作是定格自然之美的艺术:通过压制与保存,叶片的脉络、花瓣的纹理皆可永恒留存,既展现植物外在形态的精致,又揭示叶片结构的内在奥秘。亲子共制标本,共同探索中感受生命智慧,不仅是科学的启蒙,更是情感的交融。正所谓:标本方寸藏天地,亲子共探自然奇。




此次活动虽然短暂,但它所传递的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将会持续影响着每一位参与者。
图文:张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