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公益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工社团 > 社团动态 > 雏鹰公益社 > 正文

原初的绘画艺术 质朴的人生底色——北大雏鹰社“艺术史绘画”首次课程纪实

作者:来源: 日期:2020年12月24日

如果说人类的艺术史是一篇气势宏大、包罗万象的交响乐曲,那么人类原始洞穴壁画则可以看作是这篇宏大乐章的序曲。

2020年12月22日,北大雏鹰社联合青青画舍举办了“艺术史绘画”的第一次课程,主题即是 “欧洲史前艺术之洞窟壁画”。

(拍摄者:杜卓)

活动伊始,青青画舍的张老师做了开场致辞,他希望借由这次“艺术史绘画”课程让同学们了解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呈现出来的艺术原貌。希望雏鹰们乘着艺术的翅膀飞得更高,看得更远,视野更开阔。今天给小朋友们来上的这一节课,就是人类在地球上最早留下来的画画的痕迹——洞窟壁画。

人类最初没有纸,原始人就画在洞穴中的岩壁上。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南部的一些洞窟里有人类最早留下的壁画,因为不必经受风吹雨打,岩洞中适宜的温度、湿度使得这些壁画一直到现在还能看到。

今天小朋友们也尝试着在特别制作的纸上画画,这种纸有点像岩石的表面,仿佛我们穿越到了古代,像原始人一样在岩壁上画画。

接下来,青青画舍的鸭鸭老师(赵老师)结合幻灯片给小朋友们展示了这些远古的洞窟壁画。她先从人类祖先——440万年前的森林古猿讲起,再讲到180万年前的能人如何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狩猎,帮助小朋友们建立起有关远古人类的生活背景。接着讲到冰河时期,原始人住到了山洞中,至冰河时期结束、距今1-2万年前的时候,原始人就在洞穴中留下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洞窟壁画。

(拍摄者:任全勝)

随后,鸭鸭老师向小朋友们展示了一幅幅壁画,让同学们畅想这些原始人为什么要画这些画,壁画中反映了原始人什么样的生活场景。小朋友们听得聚精会神,争相举手回答问题,和鸭鸭老师互动。

这幅画里,我们看到有一个人正在狩猎射击。小朋友们注意到原始人身上已经有一些衣服的痕迹,仿佛用树叶编成。

这幅画里,仿佛有一个房子或是一张床,外边一群人似乎在耕作,这群牛好像是人养起来的。有画得特别巨大的大人,也有特别小的小人。没有人知道当时人类为什么那么画,或许像古埃及绘画一样会把特别尊贵的人画得特别大,把普通的人画得特别小?

1940年,法国西南部道尔多尼州乡村的四个儿童带着狗在追捉野兔。突然野兔不见了,狗也不见了。孩子们这才发现兔和狗跑进一个山洞,他们进入洞里,结果发现一个原始人庞大的画廊。它由通道组成,其中有一个外形不规则的圆厅最为壮观,洞顶画有65头大型动物形象,有从2米到3米长的野马、野牛、鹿,有4头巨大公牛,最长的约5米以上,真是惊世的杰作,被誉为“史前的卢浮宫”。

这里展示的就是拉斯科洞窟壁画中最令人瞩目的一幅,现代人给它起名叫“中国马”,因形体颇似中国的蒙古马种而得名。画中的马正处于怀孕期,这或许与祈求生殖的观念有关;马的造型轮廓分明,线条流畅,比例适当;制作时巧妙地利用岩石的高低变化而与雕画结合,尽管是采用单色平涂,却取得了立体效果,有一定的体积感;我们可以看到,早在一万多年前,人类就学会了使用矿物质做颜料,在色彩的处理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大面积的马身着明亮的黄色,马鬃涂黑色,形成明快的对比。

这幅画的野牛比真正的野牛还要大很多,而且是画在洞顶上的,很难想象原始人是怎么画上去的。

这些是一大片神秘的手印,应该是把颜料混着唾液喷在手上,再印在墙上的。

在给小朋友们展示过洞窟壁画后,便进入了绘画环节。青青画舍的王老师给每位小朋友随机发了一张洞窟壁画照片。鸭鸭老师请小朋友们先观察一下各自领到的照片里是什么动物。

(拍摄者:杜卓)

之后给每人发了一张非常像岩壁的纸。实际上艺术史上的许多大师都曾经用过同样的手段,比如法国的非具象艺术大师杜布菲,他在作画前常常用沙子、泥土、固定剂构成一个厚厚的掺着颜料的底子。

(拍摄者:任全勝)

鸭鸭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了铅笔,请小朋友们将从照片里看到的动物画在纸上,并鼓励小朋友们思索一下原始人画的是不是真正优美的线条。

等所有小朋友都用铅笔勾勒出动物的轮廓后,鸭鸭老师为每位小朋友发放了颜料和画笔,并教同学们如何进行着色。

于是,一个个古代岩壁上的动物便开始生动起来、跃然纸上。

最后,青青画舍的老师给小朋友们发放了块状的石粉笔,进一步做一些细节的勾勒及上色,使得整个画面更接近古代岩洞壁画的质感。

看看这位小朋友的画作,和她要临摹的史前壁画是不是很像?

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了解了远古壁画的美术史,观察和分析了远古壁画的特点,模仿创造出了具有原始洞穴壁画风格的绘画作品,讲述了一个个远古时代的故事。那时的人类尚不会使用文字,所以多用绘画的形式来呈现他们的生活情景,当时的人类自然也没有照相技术,只能将看到的形象记在脑海里,之后再回去画在岩壁上。这样的绘画感受和我们今天的幼儿绘画呈现是很接近的,而且画面都有共同的一个特点——质朴之美。

孔子曾言“绘事后(于)素”,所谓“绘事”是用五色丝线在白素上绣出装饰图案,“素”是天然的、本色的。这告诉我们绘画先要处理好素底子,人的成长也是一样,先要有质朴之美作为人生的底色,再考虑绚丽多姿的文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希望参与这次活动的小朋友们能够永远记住这大自然赋予人类先民的质朴之美,学好文化知识,未来为人类贡献自己的创造与智慧,让人与自然变得更加美好。

作者:任全勝

上一条:原初的风貌,质朴的底色——北大雏鹰社“艺术史绘画”首次课程纪实

下一条:用远古画风唤醒孩子的艺术本能——记北大雏鹰社艺术史绘画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