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庆典之际,9月28-29日,北京大学教职工自行车协会和户外健身协会共组织了三场活动来迎接两位来自马来西亚华人教育工作者73岁的丁春光和72岁的张贞明来到北京。
为了庆祝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两位老将启动“骑行万里路,祝福马中情”活动,自6月30日从马来西亚经泰国、老挝、越南,由广西防城港进入中国,沿着G228国道(中国东部滨海最美的公路)骑行,最终到北京。本次活动获得马中友好协会、北京大学教职工自行车协会、户外健身协会、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等多家机构支持。
两位令人尊敬的马来西亚的华人骑行了90天,将近10000公里。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毅力的壮举,充分展示了两位骑行者的坚定信念和对中马友谊的热爱。
一、新燕园校区迎接助力
9月28日清晨8点,北京大学的东门15人的助力小分队已经整装待发。这个队伍由学校的老师、校友以及北大家属组成,他们的目标是骑行31.6公里到新燕园校区迎接两位远道而来的马来西亚骑行者丁春光老师和张贞明校长。
领骑:王姗姗、荆明伟
中间:戴冠春、翁慈洁
尾骑:何梦然、闫丽萍
摄像:秦辉东、谢良伟
队医:贾文霞、金时玉
队员:俞赤卉、李艳辉、傅苏红、王春海、范雪松
小分队沿着清河、G6辅路、顺沙路骑行了31.6公里,顺利到新燕园校区。
戴冠春校友,一位热心肠的北京大学125周年纪念款自行车的主人,特意骑上这辆有着特殊意义的自行车,以表达对这两位骑行者的敬意。尽管他已经毕业多年,也不忘践行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精神。
11点20分在北京大学新燕园校区南门,助力小分队热烈欢迎两位马来西亚的骑行者丁春光老师和张贞明校长,并邀请他们在馨园食堂共进午餐。
午餐过后,助力小分队与两位远道而来的教育者进行轻松愉快地交流,互相介绍分享骑行运动经历和教育理念。
此次活动还得到了北京大学新燕园校区的大力支持,专门安排老师带领两位骑行者和助力小分队参观了新燕园校区的重点实验室、学术交流中心及学生宿舍,让大家亲身体验北京大学的魅力。
14点半,助力小分队陪伴两位骑行者从新燕园校区骑行28公里回北京大学。看到他们的装备,难以想像其一路的艰难和辛苦,刮风下雨,万里长征。
二、燕园户外分享沙龙第3期
9月28日18点在哲学楼201室(博雅学堂),骑行者丁春光老师和张贞明校长与北京大学师生见面分享沿途的故事和梦想。分享会由北京大学教职工户外健身协会常务副会长魏芳震主持,北京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张宝岭、副主席张小萌给两位骑行者赠送礼物。
74岁的丁春光老师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运动的热情。他站在讲台上,向在座的年轻人分享他骑行万里路的初衷,他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流,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丁春光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地诠释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他不仅是口头上的倡导者,更是行动上的践行者。他曾攀登过慕士塔格雪山,那是一项对体力和意志都极为考验的挑战。他在雪山上,面对着极端的气候和环境的挑战,但他从未放弃,他的坚韧和毅力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个人。
丁春光老师强调,生命不止,运动不止。他不想仅仅望着天花板等死,而是希望死在奋斗的路上,下一个人生目标是攀登珠穆朗玛峰。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对挑战的追求,让在座的师生们深受感动,激发我们对生命新的思考。
丁春光老师在分享时,提及了他十几岁看过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创作的纪实文学红星照耀中国,对李大钊和毛泽东的敬仰之情,并分享了他带领团队骑行长征路的难忘经历。
丁春光老师和张贞明校长还介绍了马来西亚的教育情况,特别是华人在马来西亚的现状。他提到,马来西亚有1200所华语小学和60所华语中学,这些学校全部依靠马来西亚华人的赞助维持运营。张贞明校长自豪地说,马来西亚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海外华语教育,这是马来西亚华人的骄傲。
丁春光老师和张贞明校长的分享,不仅仅是个人的故事,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挑战的追求。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在座的每一个人,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三、陪骑至马来西亚大使馆
9月29日7点,从北京大学的东门出发,我们一行28人陪同两位马来西亚老将,骑上自行车沿着繁忙的街道,目的地是马来西亚驻中国大使馆。队伍里有北京大学教职工和6位北京大学马来西亚和老挝的留学生,还有专门从马来西亚赶过来的朋友,一起骑行18公里到达马来西亚驻中国大使馆。
马来西亚驻华使馆官员们挥旗迎接,两位骑行者万里路壮举祝福中马友谊源远流长。
随后,骑行者丁春光老师和张贞明校长骑到天安门,我们参观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北大红楼,这里也曾是李大钊和毛泽东工作过的地方。
为了让留学生感受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选择了世界文化遗产——北京的中轴线作为我们的必经之路。我们驻足故宫、鼓楼、钟楼等古建筑前,感受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
最后我们打卡最代表体育精神的奥林匹克广场,这里不仅是体育赛事的见证者,更是无数运动员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近距离观望着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它们见证了体育的辉煌,想象着那些曾经在这里挥洒汗水的运动员们,他们的拼搏与坚持,正好也是两位万里骑行者那份永不言败的精神。
中午,教职工和校友与留学生一起午餐会形式交流骑行活动心得和收获。最后全部人员安全回到北京大学。
领骑:闫丽萍、魏芳震
中间:孔涛、陈洪培、林梓
尾骑:范雪松、宋庆生、董膑羽、王春海
摄像:秦辉东、谢良伟
队员:俞赤卉、李艳辉、傅苏红、袁瑗、陈一、高炳琪、杨洁、项睿、何佳倍、李雳圣、詹宇谦、廖恺琳、李杰杭、如意、王义扬
骑行者丁春光老师和张贞明校长骑行到北京天安门,“骑行万里路,祝福马中情”活动圆满结束。
队友分享感受
詹宇谦-北大马来西亚留学生:
这次的骑行万里祝福中情活动对我而言,是个非常宝贵的经验以及带给我很多的收获。这是我第一次在北大学习使用专用的自行车从北大骑行到另一个地点,而且我还是成功第一次就骑了80多公里的距离!这在我的大学生涯里是一个很值得令我骄傲且令我难忘的体验。我非常感谢老师们在骑行活动的前几日专门找时间教导我们如何正确地使用自行车的方法以及各种路上骑行的手势,也为我们调试了协会的自行车,为我们准备一切骑行活动中所需要用到的器具。此外,老师的精心安排也让我非常感动,老师们安排了整个活动的路线,其中还考虑了我们的个人安全,也为我们准备了对讲机方便我们理解路上的行程。教职工们也很热心地在路上讲解了各个北京经典的景点历史以及骑行时的规则等等,让我获益匪浅。最后,最令我难忘的就是大家一起骑行完后共用午餐的环节,不仅让我认识了新朋友,也使得我们能更加了解老师们与教职工的工作,使得我大开眼界。在此,我诚恳地向教师们以及路上陪伴我的同学们表示致谢,谢谢今天让我能见识到两位马来西亚的骑行英雄也了解了他们的骑行过程的艰辛路程,谢谢大家能带我出去在北京骑行,骑行中的风与自然美景真的让我流连忘返,谢谢老师们在路程中,在摄影环节中的精心照顾。就此,希望我们以后有机会再出来一起玩,出来一起多多享受骑行带来的乐趣,谢谢大家。
俞赤卉-北大医学部
骑行两天,感觉第二天比第一天还累,走走停停,起步最累吧。感受了两种领队风格,大魏,简单粗暴型,整体速度快,估计后边的追的很累,车多人多时,没出事就是庆幸。闫老师,春风化雨、善解人意型,一路不停的讲解、提醒,各个景点打卡,一路轻松写意,结队骑行成为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丁先生、张校长,是今年5月在马来西亚就认识的老前辈了,当初惊讶于他们年轻的体态、健壮的体格,大魏老师跟他们预约了9月骑行来京,我一直在关注、翘首以盼。他们能顺利如期到京,对于我来说没有任何意外,因为感觉这就是他们的日常(张校长好像经常日行200公里)。敬佩赞叹之余,又感觉到自己的差距,刚刚过五,关节就不行了虽无其他明显伤痛,身体素质却在一天天下降。没啥远大理想,雪山啥的,没太敢去碰,因为对自己不自信。从没想过长命百岁,只想在有生之年,能行动自如、不痴呆就好。丁先生张校长是我的榜样我辈仰望学习,努力前行。
王春海-北大校友
如果说,18岁是一个成人礼的话,那时候大多人的梦想是什么;如果说30岁是而立之年的话,那么18岁时的梦想还在么?还是已经悄悄的改变了?而今的我正朝着四十不惑而努力,对于这两个问题,我的答案是梦想又在,又不在。参加工作以后,兜兜转转,有幸成为一名新药研发人员,正在朝着药物化学家的方向努力,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如今稀松平常的健康状态弥足珍贵。而当我看到两位老人,加起来近150岁,还能如此完成如此壮举,就像这几天有一位老师所说,“这个年纪,敢这样想就已经成功了,而他们不仅是这样想了,而且还把事做成了。”他们这样的精神非常值得当代的年轻人学习!最近看到越来越多的“老人”们,给年轻人做了很好的榜样,张贞明老师和丁春光老师就是很棒很棒的榜样,是这样的老年人们让年轻人看到了年轻人该有的样子,年轻的一代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填满自己的梦想呢?如果说两位老师的北上之路见证了中马建交50周年,那是不是也给车协的老师们留下了一个悬念,愿我们当中的某位老师,能有机会见证中马建交75周年或者100周年,来一次南下之行,按照两位老师的路线,反向骑行,或许这也算是一种传承。最后也祝愿二老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健康的状态,继续实现自己的梦想,更加希望二老可以在马来西亚迎接来自东方的使者。
林梓—北大博士生
9月29日早上7时,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正在苏醒,“骑行万里行,祝福马中情”活动正在进入高潮。来自马拉西亚的年过古稀的丁春光老师和张贞明老师与北京大学的老师、同学们和参与的家属一道在北大东门集合,一同骑车穿越市区前往马来西亚驻中国大使馆。
为了纪念中马建交50周年,丁春光老师和张贞明老师于6月30日从马来西亚彭亨真德拜出发,骑着铁马穿过泰国、老挝、越南,从广西进入中国,后一路骑行来到北京,行程达10000公里。如此壮举象征着中马友谊源远流长,也是祝福两国友好没有尽头。
9月末的北京秋意渐浓,29日早晨气温刚好适合骑行。云层也裂开缺口,让太阳露出一角,没有如天气预报的那样下雨,仿佛在照顾大家。两位老者和北大人们穿过了川流不息的车流,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在上午8时45分抵达大使馆。一行人受到了副大使阿兹米女士(Norfarina Mohd Azmee)和使馆领导层的热烈欢迎。丁春光老师和张贞明老师和北大的师生、家属又骑行游览了长安街和天安门,在这个秋日感受了这座古城的魅力。
李杰杭—北大马来西亚留学生
昨天的骑行活动真的给了我一次非常特别的体验。从北大一路骑到马来西亚大使馆,陪伴两位从吉隆坡骑到北京的老人家,感觉既荣幸又震撼。他们的毅力和精神让我深深佩服,能够参与其中也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骑行乐趣。
骑行的过程中,我们经过了许多美丽的风景,一路上聊了很多,彼此分享了自己的骑行故事和生活感悟。这样轻松自在的时刻让我觉得身心得到了放松,也增进了与大家的交流。老师们不但一路照顾我们,最后还请我吃了顿丰盛的午饭,这让我特别感动和感恩。
这次骑行不仅仅是一段简单的旅程,更是一次珍贵的记忆。我非常感谢所有的老师和参与者的关照,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再次与大家一起享受骑行的乐趣,探索更多未知的风景和可能。希望这次的缘分只是个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美好的骑行经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袁瑗-北大校友
昨天参加了北大的骑车活动,见到了我非常佩服的两位马来西亚的行者。本科在北大自行车协会的时候,曾经和一同骑过2500公里的队友们开玩笑说八十岁了再一起去骑车。骑着骑着,可能就会有人喊,“小明掉下山去了”,过了一段路,“小红掉下去了”。
这样的老年生活,是我眼中美好的样子。
今年夏天,两位年过七旬的人从吉隆坡骑车到北京的消息重新唤起了我年轻时的梦想。没想到,曾经当成玩笑的话,有人给变成了现实,而且没有“掉下去”,平平安安到达目的地。
这个成就,就像是奥运会上人们打破世界纪录一样,让我看到什么是可能。
所以,我觉得年至古稀不能简单地称为“老者”。亲眼见到两位生龙活虎的行者,亲耳听到他们在日常骑行后治愈了腿痛,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健康成就我们生命的价值,健康本身也是价值的一部分。至于怎样才能保持健康,人人都知道,只要去践行就可以了,不是吗?
廖恺琳-北大马来西亚留学生
昨天,我有幸参与了一场意义深远的骑行之旅,从北京大学东门启程,一路骑行至马来西亚大使馆。途中,我们在鸟巢和鼓楼驻足,还参观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北大红楼。
在这支充满活力的队伍中,两位年逾古稀的长者格外引人注目。岁月在他们的面庞上留下了痕迹,但他们的眼中却闪烁着不屈的光芒。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用车轮丈量着生命的宽广。他们从马来西亚吉隆坡一路骑行至中国的心脏——北京。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坚持和勇气,看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我们一同穿梭在古老的胡同和现代的街道上,感受着这座城市的脉动。作为初次骑行的新手,我在旅途中难免跌跌撞撞。幸运的是,一路上有老师和同学们的悉心指导和温暖陪伴。更有趣的是,大家用实际行动响应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口号。
这次骑行,不仅是对身体的一次锻炼,更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它让我深刻理解到,年龄从来不是限制,只要心中有梦想,脚下就有通向梦想的道路。感谢这次活动,感谢这两位老者,让我有机会见证并参与这段非凡的旅程。
祝贺中马友谊常青,美美与共,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