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通过传习、雅集、演出与文化交流等活动,不断加大昆曲与古琴艺术在北京大学教工群体中的传播与传承。2023年度,协会传习活动共开设12个班,其中春季学期5个班,秋季学期7个班,包括昆曲基础(拍曲)班、昆曲表演班、古琴基础班、古琴进阶班、弦歌班等,参加传习活动会员约100人。同时,协会不定期举办雅集,参与演出及文化交流。
一、传习活动
(一)春季学期
1.昆曲基础(拍曲)班,复习22年秋季学习《牡丹亭·惊梦》【山坡羊】和【山桃红】,研习1918年吴梅先生(时任北大文科教授)所创作的昆曲版校歌《锦缠道·示北雍诸生》。
2.昆曲表演班,教授《牡丹亭·离魂》一折的演唱与表演。
3.古琴基础班,教授古琴基本指法和《仙翁操》,帮助协会会员形成对古琴的基本认识。
4.古琴进阶班,教授《秋风词》《酒狂》等曲目,带领协会会员巩固基础的同时,练习泼剌、跪指等进阶指法,形成由浅入深的完整教学序列。
5.弦歌班以教授散、泛、按等基本指法为主,同时兼备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明快,通过古琴与吟诵展现古琴艺术的丰富形态与不竭活力。
(二)秋季学期
1.昆曲表演班,教授《牡丹亭·游园》一折,包括舞台基本功、唱念、身段表演等。
2.古琴基础班:教授古琴基本知识及《仙翁操》。
3.古琴基础小班:教授基本指法及《仙翁操》《寒夜》《秋风词》。
4.弦歌基础班:教授散音、泛音、按音等手法,重点曲目《诗经 卫风 河广》。
5.弦歌进阶班:教授《仙翁操》《诗经 周南 关雎》《听泉吟》。
6.古琴进阶一班,教授《秋风词》。
7.古琴进阶二班,教授《阳关三叠》。
8.开设古琴线上打卡活动,验收《仙翁操》《秋风词》《酒狂》等曲目学习情况。
图:传习活动课堂(部分)
二、雅集
1.协会长期与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昆曲)北京大学传承基地联合举行“武陵肆雅集”,参与雅集会员自由演奏琴曲、研唱昆曲。
2.古琴传习班结束后,以音乐会的形式举办结课小雅集。
图:结课小雅集
三、演出及文化交流
1.2023年6月12日,协会会员参与第十六届“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的全国高校版《牡丹亭》的演出,饰演《离魂》一折的杜丽娘。当日演出活动得到了人民网、文化和旅游部官网、中国文化报等众多主流媒体的报道。据统计,当天线上观看人数达80多万,创造了本次“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的纪录。
图:协会参演《牡丹亭·离魂》剧照
2.协会会员参演新古琴音乐剧《蔡文姬》,饰演小文姬、小胡儿。该剧用现代戏剧的形式继承发扬中国千年古琴传统,于2023年9月29日、9月30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以旷世奇才蔡文姬的多舛命运为故事背景,探索母子“别离”心路历程,深入探究蔡文姬的内心世界及对胡儿的复杂情感,表达亘古不变的主题“爱”。
图:协会会员参演《蔡文姬》定妆照
3.2023年12月13日,协会会员参与由北京大学、华为集团等机构的学者、研究人员共同举办的“开源社区”学术交流会,并表演了昆曲《牡丹亭》,弹奏了古琴《鹤鸣九皋》。
图:协会会员演出剧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