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学期昆曲古琴协会昆曲旦角传习班由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丽媛老师传授《西厢记·长亭送别》,协会学员共计十余人参加了传习课程。
《西厢记》原为元代王实甫的文学著作,北方昆曲剧院的《西厢记》是1982年由著名剧作家马少波老师根据原著为昆剧量身定制的舞台剧本,一代戏剧名导李紫贵老师导演,著名作曲家傅雪漪老师作曲的昆剧舞台戏剧作品,此剧集合了众多名家艺术创作精华于一身,40多年来久演不衰。此折“长亭送别”为昆曲生旦表演的代表折子戏之一,崔莺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张生深厚的情谊与即将分别的不舍,保留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艺术形式,极具北曲风格特色。
目前课程已过半,王老师为大家进行唱、念、做、表、舞、手、眼、身、法、步等方面的悉心教授,使大家深度体验传统昆曲艺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学会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

王丽媛老师、协会副会长陈均老师与部分学员合影
3月21日晚,北方昆曲剧院“昆曲进北大”第105场——经典剧目《西厢记》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李莹厅倾情上演。协会组织成员前往观摩学习。崔莺莺扮演者正是我们的王丽媛老师,此次演出亦成为学员现场学习昆曲《西厢记》艺术精髓的珍贵契机,昆曲“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美学境界和剧中人物的思想个性与情感表达再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观众们随着主角一起欢笑、一起悲伤,谢幕时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如潮水般在李莹厅内翻涌。

百讲《西厢记》海报
剧中高潮正是“长亭送别”一折。“碧云天,黄花地”道尽秋意萧索与情思难舍,老师以细腻的表演与跌宕起伏的唱腔,将崔莺莺与张生凄婉缠绵的离别情形演绎得淋漓尽致。学员们屏息凝神观看演出并感叹:“老师常教我们‘以情带声’,今天又一次体会到感情表达在昆曲表演中的分量。”

部分学员观摩北方昆曲剧院《西厢记》演出合影
每周三晚是旦角班的上课时间,学员在王丽媛老师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坚持练习,相信5月下旬期末汇报演出时,这些日复一日的努力都将变成呈现在舞台上的光彩。

昆曲古琴协会昆曲旦角传习班《西厢记·长亭送别》课堂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