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工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工会 > 教学单位 > 理学部 > 物理学院工会 > 正文

物理学院工会组织“六一国际儿童节”亲子科普活动

作者:刘黎黎来源: 日期:2023年06月08日

2023年5月28日上午,物理学院工会组织会员和家人前往北京古观象台,举行六一亲子科普参观活动。活动受到学院教职工热烈欢迎,通知发出后短短两天就有近百位会员和家属报名。

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明清时期,台内陈设有简仪、浑仪等十件大型天文仪器;其中清代增设的有八件铜制大型天文仪器。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德、法侵略者将这些精美仪器劫走,1921年依据《凡尔赛合约》才全部归还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古观象台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了解我国古代天文成就,特地邀请到了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王科老师进行科普讲解。王科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天文学系,在欧洲南方天文台做博士后研究,2018年回到北大工作。在2022年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得理工科一等奖、课程思政奖、最佳教学演示奖、优秀教案奖。为了准备此次讲解,他特地提前赴古观象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玲珑仪吸引了孩子们。王老师介绍到,玲珑仪由我国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郭守敬所创制。以往的天文仪器设计都是站在“上帝视角”俯瞰星象,郭守敬反其道而行之,将仪器设计为大型可旋转球体,形成模拟穹顶的半球形结构,观察者可居于仪器内仰视星象,更加直观便利。玲珑仪的原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留下了文字介绍,苏州古代天文计时仪器研究所和北京天文馆的科技工作者一起攻关,将这件仪器复原出来。玲珑仪的展示效果特别逼真,从球体内部抬头仰望,光线从穹顶小孔摄入,如满天璀璨星辰,孩子们不由地赞叹古代天学学家的奇思妙想。

为纪念郭守敬在古代天文学研究中所做的杰出成就,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视场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英文名LAMOST)被命名为“郭守敬望远镜”。

孩子们又来到城墙上,听王老师讲起古观象台的历史。古观象台建于1442年,直到到1929年终止专业天文观测,持续观测近500年,是世界现存古天文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久的天文台。在明朝时被称为“观星台”,台上陈设有简仪、浑仪和浑象等大型天文仪器,台下陈设有圭表和漏壶。清代时观星台改称“观象台”,康熙和乾隆年间,天文台上先后增设了八件铜制的大型天文仪器,均采用欧洲天文学度量制和仪器结构,也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天文仪器的发展成就。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德国抢占浑仪、玑衡抚辰仪等五件仪器,放于波茨坦皇家花园内;法国抢走了简仪、地平经纬仪等五件仪器。直到1921年,十件仪器才重新归还至古观象台。至今地平经纬仪上当初留下的弹孔仍在诉说那段内忧外患、充满屈辱的历史。

孩子们听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历史从来就在我们身边。王科老师说,所以我们今天一直坚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你们在物理学院工作的爸爸妈妈们所做的工作也是在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王老师带领大家回到三个室内展厅和院落,并在室内展厅前微缩仪器上展示设计和使用原理。王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博古通今,孩子们也听得非常认真,经常提出好问题,原定一个半小时的参观环节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才结束。

老师们对本次活动选题给予点赞,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古代中国天文发展的科学和历史知识,而且也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老师们希望学院工会能把六一活动做成系列,期待明年继续组织亲子活动。物理学院工会以实际行动实现“情系职工、真诚服务”的工作宗旨,将教职工所需、所爱的生活主题放在心上,举办会员们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


撰稿:刘黎黎 王科

摄影:刘国超张焱 王科 刘黎黎

上一条: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召开工会暨教代会会议

下一条:物理学院工会会员春游世园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