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教职工应急救护意识与实操能力,熟练掌握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正确使用方法,确保在突发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时能及时有效施救,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9月16日下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会在环境大楼B121报告厅开展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专题培训活动。本次培训特别邀请到北京大学医院急救培训小组进行专题授课,学院五十余位教职工参与培训。
培训现场
培训现场,主讲戚振云医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以通俗语言结合真实案例,系统讲解心肺复苏术(CPR)的操作流程与核心要点。从快速判断患者意识、呼吸及脉搏,到胸外按压的精准位置、标准深度与频率,再到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的规范动作,每一个步骤均细致拆解、逐一示范,确保教职工清晰理解操作逻辑与关键细节。
戚振云做培训
针对AED这一“救命神器”的使用,戚振云医生重点聚焦“紧急场景下的快速操作”——从设备开机后的语音提示跟随,到电极片粘贴位置、除颤前的安全确认等步骤,通过模拟演示让教职工明确“何时用、怎么用”,消除对专业设备的操作顾虑。
在海姆立克急救法教学中,医生团队结合不同人群生理特点,分别模拟成人、儿童、婴儿遭遇气道异物梗阻的场景,针对性讲解对应的急救手法,同时强调“施救前判断异物梗阻程度”“施救中避免过度用力”等注意事项,让培训内容更具实用性与针对性。
戚振云做细节讲解
实践操作环节是本次培训的重点。戚振云医生团队携带专业急救模拟人、AED教学设备到场,教职工们分组上前实操,主动尝试CPR按压、人工呼吸及AED操作。医生团队全程一对一指导,对按压深度不足、气道开放不到位等不规范动作即时纠正,手把手指导调整姿势与力度,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掌握标准操作。现场互动积极,教职工们纷纷表示“理论听得懂,实操练得会,以后遇到紧急情况心里有底了”。


实践环节
此次急救知识专题培训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学院教职工系统掌握了关键急救技能,更强化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责任意识,为校园安全保障体系再添一道坚实屏障。未来,学院工会将持续聚焦教职工健康安全需求,策划更多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活动,切实为师生生命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