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关学院C座,经常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课前准备好教室的电脑、投影和话筒设备,摆放好学生们所需的讲座资料,准备好客座教授们所需的茶水,与三三两两地进入教室的学生们交谈,听取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意见,等待日本讲座教授的到来;日方讲座老师来后,将学生们的意见反馈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讲座方式和内容;快到吃饭的时间了,又看到她来到教室,帮助讲座老师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并继续询问学生们对课程的感受......她,就是现代日本研究中心项目助理曹宝萍老师。
曹老师于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日本语专业,后随丈夫在德国、日本学习居住多年。2000年,曹老师选择回到了她梦开始的地方,成为了北京大学现代日本研究中心的一名职员。曹老师工作之初,中心负责老师去日本进修,各项工作全靠她一个人摸索。她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从一点一滴学起,慢慢地学会了中心各种工作的处理,从联系日方工作人员、到联系日方老师以及国内学者、确认上课时间地点;从联系研究生院到联系各个院系的教务老师、布置招生工作;从制定课表到学生上课、发布讲座信息;从编写各种办事流程和规范到亲自带队赴日考察学习,各项大事小事,都有曹老师忙前跑后的身影,事无巨细。现代日本研究中心是我校社科类跨学科中日交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在像曹老师这样认真负责的几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中心的讲座日益丰富,活动也办得风生水起。
北京大学现代日本研究中心是我国教育部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商定的“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项目的一部分,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资助,委托北京大学承办。 自2005年后,根据双方协议,每年从北京大学5个院系(国际关系学院、政府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光华管理学院)招收20名博士生,举办一期博士生现代日本研究班(简称博士生班),目的是提高博士生的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使其成为既具有高度的政治素质及广博的知识与实践能力,又具有专门知识的杰出人才,使其能够忠诚地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同时,也能为推进中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出贡献。
(第15期博士班开学典礼合影,右上角为曹老师)
在曹老师等中心老师的认真工作和努力开拓下,2008年,博士生班的招生规模从5个院系增加到8个院系,增加了教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和社会学系,2015年又增加了人口所和环境与城市学院,扩大到10个院系。每年9月开学后,曹老师会整理发布招生通知,通过10个院系的研究生教务发布告知在校博士生,再收集和审核报名者的材料,组织安排面试。因为博士生课程都是由中日双方教授轮流授课,每年教授的邀请与接待、课程的安排与通知,也都是曹老师日常工作内容。由于课程内容涉及日本的行政、法律、经济、文化、产业及中日的相互比较等多种领域,讲座内容新颖独特,讲座嘉宾都是各行业中日研究专家,每次的课程,除了博士生班的固定学生以外,还会有一些慕名而来的其他院系和外校的同学旁听,课程现场非常火爆。不管是哪个院系来的同学,曹老师都会亲切地对他们报以微笑,热情地为他们安排座位,细心地照顾到课程现场的每位同学。可以说,有曹老师在的地方,总是充满了阳光和温暖,同学们也都喜欢围绕在曹老师周围,主动帮助她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曹老师把学生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学生们也把曹老师看成家人一样爱戴。
(课程讲座现场)
现代日本研究中心每年组织博士生班的同学们进行为期两周的赴日研修考察,这可以说是同学们最期待的时刻,却也是曹老师最辛苦的日子。带20多名师生到日本进行参观,时刻想着这个团队组织性和纪律性,还需要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健康状况,维系与日方参观单位的友好关系,汇总同学们的参访感悟,两周忙下来,曹老师都能瘦一圈,她自己却乐此不疲。曹老师说,能为老师和学生们做点事情,自己觉得特别有价值,而且,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国门,亲身体验、发现、了解日本,为今后从事中日交流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让她感到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如此能干又敬业的曹老师,也赢得了学院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中日学生交流会现场)
强大的工作压力背后,需要强壮的身体支撑。生活中,曹老师也是一个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的人,她一直保持着运动和健身的好习惯,把认真的态度也带到生活中来。我们经常可以在她的朋友圈,看到曹老师利用假期时间户外旅行和登山的照片。值得一提的是,曹老师还是骑行和摄影爱好者,用车轮丈量神州大地,用照片展示祖国大好河山。
(骑行活动,右一为曹老师)
从一名外语专业毕业生,到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曹宝萍老师总是认真地做好每一件看似平凡琐碎的小事,却也从一点一滴中,默默充当着中日友好交流的“亲善大使”。正是有了一个个像曹老师这样敬业职守,甘于奉献的人,我们的中日交流才能够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我们相信,北京大学现代日本研究中心的博士班项目会越办越好,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沃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文化种子,播撒向各地。让文化交流之花开遍全世界!
(曹老师在旅行中留影)
(撰稿崔晓旭 图片由曹老师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