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下女人国际论坛”在北京圆满落幕,本届论坛的议题为“包容的社会,真正的伙伴” (Inclusive Society True Partnership),众多行业内颇有建树的嘉宾及数百位全国各地优秀女性共襄盛举,探讨在日趋包容的社会下,重新认知伙伴,为实现女性与男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与方法。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晓驷、澳大利亚第26任总理陆克文、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办公室全球事务高级顾问Vishakha Desai、阳光媒体集团主席、知名媒体人杨澜同台发表主旨演讲。
孙祁祥院长在题为“女性成长中的‘她’与‘他’”的主旨演讲中讲述了她对女性价值的理解,并从劳动分工与性别角色相关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的经济社会转型:第一,产业结构从以传统制造业、农业为主向高端制造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转变。第二,要素的集约程度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变;第三,劳动方式从体力劳动为主向智力劳动为主转变;第四,供求范式从生产者主权向消费者主权转变;第五,经济形态从实体经济为主向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并存转变;第六,社会的联系从传统的通讯方式向网络空间转变。她认为,由于上述转型,相对传统社会来说,现代社会的分工依据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农业社会之所以有“男耕女织”的劳动分工,是因为这种分工能够很好地适应男女生理上和体力上的要求。在发生了上述转变之后,许多领域和工种对体力和生理方面的要求就会大大降低,性别的约束也由此大大降低,可以说,这个时候,由悟性、个性、毅力、勤奋等智商、情商等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结果会大于性别所导致的差异。不仅如此,上述这些转型使得妇女的价值和力量得到更加有力的释放。
最后,孙祁祥院长用“ABC”即Appreciation, Binding, Collaboration高度概括了两性伙伴关系。她指出,“在这个社会上,男人和女人只有相互欣赏、相互依靠、相互合作,才能共襄大计、共度难关,才能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孙祁祥教授的演讲赢得了在场嘉宾和观众的热烈反响及高度赞许。
(经济学院工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