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在林毅夫教授从教三十年《我与林毅夫老师》征文活动中选出。本文作者杨昕,BiMBA 2003 part time班学生,现在国发院BiMBA教务部工作。
春风化雨 润物细无声
――平易近人的老师和领导
林老师从教30年征文倡议时,我想我虽也是林老师的学生,但林老师桃李满天下,其中在各行业成绩斐然者众多,轮不到我说话。但是林老师和蔼的笑容,在朗润园带着坚定而匆匆步伐的身影总是浮现在脑海里,作为林老师的学生和在他创立的学院工作了17年的员工,总是有一些平凡的故事想讲出来,勾勒出我心中的平易近人老师和领导。
北大国发院(前身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学生分好多类,本科生双学位,硕士,博士,博士后,MBA,EMBA,无论这些学生在院子里上课时间长短,林老师对每一类学生都是一样的重视,对学生的责任和爱总是放在第一位。
2003年夏末我一边工作,一边考入学院读英语教学的Part time MBA,Part time的课程全在周末,每个周末上课半天,另外半天用来消化吸收,保证学习效果。林老师给我们班上课在2004年秋季。2004年林老师已经很忙了,但是给我们连续5个周末10个半天的课程,没有耽误或者调整过一次。
林老师的课程“China Economy”虽然是讲中国经济但是授课语言仍然是英语。在讲到“拔苗助长”,“三反五反”时,怕我们跟不上,特意在黑板上加一个中文翻译的板书。每每此时,同学们都会恍然大悟地笑成一片,林老师站在黑板前,也与我们一起笑。后来有同学课间去找林老师商量,要求用中文讲中国的事情。可是班里有一位韩国同学和一位来做visiting的德国同学,林老师不同意。韩国同学中文听课尚可,可是德国同学就不行,于是我们上午班的同学就默默期待着这位同学不来选课。
林老师后来做了一点让步,德国选课同学不在课堂时,他用中文,如果德国同学来教室必须回到英文教学。于是后面的课程中,通过林老师开课的语言我们就知道德国同学是否在教室,偶尔也出现这样的画面:林老师刚开始中文授课,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一秒之后课程就变成英文。我们背对教室门,知道德国同学又来听课了。
现在想起来林老师真是用心,他先要自己确认教室里同学们面孔,如果德国学生不在,他要留心着他何时进入教室,在思考着授课内容的同时,还要兼顾授课语言在瞬间的切换,那是什么样的功力和对每位学生的责任心!
现在兴起很多中小银行,当年在上课时林老师就给我们强调中国发展中小银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内容还是我们课程闭卷考题之一,可见林老师多么有前瞻性。
我们班在2013年入校十周年做过一次聚会,周五的下午先回到北大,在未名湖边的会场做一个学习回顾,那时林老师已经从世行回到北大,时间更是紧张得不行。这样的聚会自然是不敢去打扰他的。
我们聚会的当天,微信群里不断有同学汇报着自己不断靠近北大的位置,即将见到多年没碰面同学的激动心情驱使我突发奇想,下午我在朗润园院子里见到林老师,我就给林老师发了一个邮件,告诉他十周年聚会的事情,说如果他有时间到湖边顺访一下,同学们一定会开心。林老师那么忙,这份邮件他何时能看见,我也没有抱希望。
周一早上到办公室收到的第一份邮件就是林老师周五的回复,“很抱歉今天实在抽不出时间,问候每一位参加聚会的同学,相信你们一定很有收获!”我一下愣住了,片刻后把林老师的祝福拷贝发给班群微信。我深深地自责,我周五周六能查收一下邮件,及时给聚会转达林老师的祝福该有多好!
是的,林老师不管身居何位,学生的事情总是这样在他心上。
还有另外一个更感人的故事。2015年偶然在一个小聚会听到我们EMBA一位班长分享了林老师带给他的感动。林老师到东北出差,当地同学想见见老师。林老师在公务后,专门安排了时间,与每一位校友单独约谈20分钟。林老师说,“每一位校友都要说自己的企业真实情况,特别是遇到的困难。我不说官话,不用学术性语言,就用实话来解答大家企业遇到的问题!”当时他刚从国外回来第三天,时差还没有倒过来。
林老师百忙中心系学生带给学生的感动打动了我,我忍不住向林老师转达同学们心中依旧浓浓的感动和激励。很快收到林老师长长的回复,第一句话就是:谢谢将同学们的真情转达给我??????是的,心理学家说,你对他人的反映其实是你内心的投射。林老师对教学,对学生的确是真情的投入,这就是林老师的诲人不倦啊!
2004年我在学院培训部工作,我们培训业务刚起步两年,正是在上升的时期。2004年初我们与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合作培训财经记者,合作非常顺利愉快。04年5月FT的CEOOlivier Fleurot来北京并来朗润园做一个媒体论坛,Fleurot先生希望能拜访一下林老师,但是林老师当天在国外开会。这个消息让我颇觉遗憾,总想再做点什么表达我们对这次合作的重视。
郁闷了几天,周末在学校上课时,突然灵机一动,如果能让林老师亲笔签名一本书再加上一份给CEO的信,是否会弥补他不在的遗憾?我是行动派,有了这个想法,课间就查到林老师手机号,给林老师发了一个短信。林老师成天沉侵在学术中,除了邮件和电话外,当时我根本不知道林老师是否会用短信,与其说我是在探索一个新的解决方案,还不如说我是在自己安慰自己。
上午下课后,我拿着手机傻眼了!林老师回复短信,说他下午大约几点在办公室,让我去找他!!!我按捺不住激动兴奋的心情,跑回办公室去等候林老师。等待中,我忐忑不安:林老师这样的学者身份,怎样的措辞才能符合他的要求?林老师这么忙,他有时间起草吗?我给自己找了一个大麻烦!林老师下午到办公室,我把我起草的信送去,请示意见。林老师反复,看时不时拿笔划一下,于是我说:我回办公室把电子版发您,您修改好了,让我打印,然后我再送过来您签字可好?
我回到办公室不停地刷邮件箱,期望收到林老师发来让打印的邮件。结果办公室电话铃却响起,林老师的声音传来:你过来取吧!一本签名的英文版书,一份打印并签名的信函,已经准备好了,信签纸还是我没有用过的带学院烫银Logo的一款,显得大气华贵。本该我来做的事情,林老师全做完了!大领导百忙中被“委派”了工作,并且还完成得这么完美!我有点受宠若惊地站在他办公桌前,千恩万谢之后,捧着书信回到自己办公室。老师是怎么查到我办公室座机的?我反复查看我的邮件后缀并不带我的联系方式。
林老师就是这样默默而又细致地全力支持着下属的工作!没有繁文缛节,没有官僚作风。
其实作为单位最高领导的林老师除了对我们工作上的支持,还有很多温馨的故事可以分享,比如他的“最小的成本,最大的产出”经济学理论交谊舞步故事;学院教工新年晚会上,福建籍的IT部门同事模仿他说话,他开心地哈哈大笑;去世行以前,每年三八节他从两会中赶回学院,身着五千美元的西服请学院全体女员工共进午餐,称赞“女教师、女员工顶了学院半边天”;赶上学院员工生日会时,他会很服从行政的安排,站在会议室前面笑眯眯地给每位过生日的同事双手递上一份生日礼物,说一句生日快乐!有时他递过去的是一个开水壶,有时是一个不锈钢锅??????大经济学家笔直地站着举着再普通不过的家用品,温和地微笑逐一合影,大家自己脑补现场画面吧!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是的,林老师就是这样在教学中,在日常工作中用细致,谦逊,低调、认真,严谨的作风影响着作为学生和单位员工的我。正是在林老师这样的领导和影响下,学院组织结构一直扁平化,一切以学生利益为重,以做事为重,真正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尊敬的林老师,祝愿您的学术生命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