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1日端午节,我参加了北大雏鹰社组织的“结绳庆端阳,扬帆为远航”活动,学习了帆船的构造原理,了解了几位著名的航海家的故事,练习了帆船常用绳结的打法,还收到了雏鹰社为小朋友们精心准备的端午节小礼物,非常开心,收获满满!
我们首先听取了北京大学帆船协会成员芮思铭老师关于航海历史和帆船运动知识的讲解,了解了帆船的结构原理和船上队员的分工协作,以及帆船比赛的相关知识。帆船是靠空气动力与水动力的耦合作用前进的,通过添加水翼,利用伯努利效应,使船体部分或全部脱离水面,极大减少水的阻力,提升航行速度。帆船上队员之间各司其职、分工协作,需要极强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北京大学有自己的帆船队,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长大以后也想成为他们的一员。

雏鹰社还邀请了海帆者俱乐部船长高明明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几位著名的航海家的故事,我很受启发。比如航海家魏军曾经说:“当你有了一条帆船,拉起船帆时,就和你开车的感觉是一样的。升起了船帆,你就会感觉到你的能量会扩大,取自于地球上用之不竭的风的能量,把它变成你的能量。我们的思想不再是局限于我们的身边,也不是局限于我们的城市,会飞向整个世界,因为你看到海就相当于看到世界,地球就是一个蓝色的地球。”航海家翁以煊只身驾驶单桅帆船开始环球航海之旅,走过三大洋、四大洲。航海家翟墨驾驶8米帆船,跨越南太平洋马德克和汤加两大海沟,搏击风浪28天,行程达3800海里。他们的英勇事迹让我热血沸腾,十分敬佩!

我们还学习了帆船常用绳结的打法。第一种是平结,老师教了一个窍门,叫“左压右、右压左”。第二种是8字节,这是我感觉最容易上手的打法,也是我能够最快完成的绳结。第三种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丁香结。老师教了一个窍门,叫“中间一条马路,一个小朋友离你近,一个小朋友离你远,你让他们交叉走到对方的位置”。第四种叫单套结,又叫兔子洞结,名字很有趣。这也有一个窍门,叫“长的那头一个圈,圈臂朝哪哪穿头,绕着圈臂转一圈,再次回到兔子洞”。




古人有结绳记事,今天我也以四张绳结图片来纪念这个有趣的端午节。
供稿、摄影:关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