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7日,北大雏鹰社的小朋友们聚集在北京大学校友之家,体验了一堂趣味十足、收获满满的书法研习课程,开启了属于小北大人的笔墨燕园之旅。

校友工作办公室活动与服务部部长、雏鹰社理事袁远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北大校友会和雏鹰社的基本情况,并介绍了本次讲课的沈海娃老师。
沈海娃老师长期从事书法、篆刻的创作与教学工作,对书法、篆刻的理论与技法有独特的理解,尤善篆隶和篆刻。2016—2018年担任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书法公益班篆书、隶书课程教师。

在课堂里,沈老师通过悬挂在燕园各处的牌匾,引出了本堂课的主题——燕园笔墨。沈老师结合燕园的历史,赏析了不同牌匾的字体风格和书法特点。

沈老师讲解字体细致入微,从笔画的起笔、行笔到收笔,都清清楚楚。讲到相关北大历史时,他又化身校史研究者,将学校从创立至今的发展历程,像一幅画卷般在小朋友们的面前展开。例如,讲到某块匾额时,他会提到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谁题的字,以及这个字在当时所代表的意义。小朋友们听得眼睛发亮,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题字的年代。

小朋友们完全沉浸在了沈老师的讲解中。刚开始接触书法的小朋友,原本对书法一知半解,甚至觉得枯燥。但在沈老师的课堂上,他们被那些字里行间的故事和历史深深吸引住了。每一个字的讲解,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他们书法认知的大门。他们都好奇地望着沈老师,小脑袋随着讲解轻轻地转动,努力吸收着这些新知识。

对于学过书法的小朋友们来说,这堂课更是一次难得的提升机会。他们虽然已经对书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沈老师结合北大历史的讲解,让他们对书法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明白了,每一个字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更承载着一段历史、一种精神。


讲课结束后的互动环节,小朋友们个个积极踊跃,都想回答老师的问题。答对的两位小朋友得到了沈老师的书法作品作为奖励,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这些奖品不仅是对他们回答正确的奖励,更是对他们勤学书法、探求北大历史精神的一种鼓励。

在沈老师的耐心引导与启发下,小朋友们创作热情高涨,纷纷投入自由创作的奇妙之旅。过程中遇到小难题——如笔画的弧度总是掌握不好、字的间架结构看起来不够协调时,他们会向沈老师求助。沈老师随即走到他们身边,仔细查看作品,亲自书写示范,并同时讲解写字的要点,给小朋友们提供直观的临摹范例。


相信小朋友们在未来的书法道路上,能够不断探索、精进技艺,于笔墨间收获更多的知识和快乐。

文字:李赛
图片: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