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中午,北大雏鹰社理事会召开工作会议。会议围绕社团管理、活动规划、志愿者激励和经费使用等多项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旨在进一步优化社团运营机制、提升活动质量,为小雏鹰们搭建更专业、更丰富的成长平台,以公益服务守护小雏鹰们的健康成长。

北大雏鹰社理事会合影
荣誉见证公益热忱
会议伊始,施文博理事长高兴地宣布了两项重要荣誉:一是高雷、关妍、袁远三位老师荣获2024年度北京大学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称号,这是对他们在工会工作中热忱投入、为社团公益事业添砖加瓦的认可;二是雏鹰公益社凭借出色的表现,蝉联北京大学优秀教职工社团,这份荣誉是对社团始终以公益为核心、用心服务教职工及其子女的充分肯定。


理事长施文博老师和获奖老师合影
暖心规划守护成长
会议第二项议程是讨论新学期的活动计划。雏鹰社为小雏鹰们准备了丰富的活动“大餐”:
1.十二周年庆典,旨在回顾成长历程、搭建小雏鹰自我展示的欢乐舞台。
2.李大钊故居参观,带小雏鹰触摸历史,在红色文化浸润中厚植家国情怀。
3.12月中下旬走冰活动,让小雏鹰体验冬日乐趣,在自然探索中培养勇气与协作精神。
4.食物拼图工作坊,结合劳动教育传递食物知识,引导小雏鹰感悟饮食文化中的人文底蕴。
5.金色秋季走进附中,带领小雏鹰们体验人文学科魅力。
6.人工智能专家讲座,帮助小雏鹰开拓科技视野。
7.手工国学非遗直播,助力小雏鹰传承传统文化。
另有摄影、博物馆、校史馆参观等系列活动,持续为小雏鹰成长搭建多元平台。
理事会还逐一落实每个项目的负责人、场地等细节,确保各项活动有序、有节奏地开展,更好地助力小雏鹰健康成长。
科学管理凝心聚力
理事们聚焦雏鹰社的可持续发展,以专业视角破题,用公益初心聚力,形成兼具科学性与人文关怀的解决方案。
首先,让积分体系成为“善意的回音壁”——让每一份志愿付出都得到尊重和肯定。社团打造“成长型积分体系”,将服务时长与技术难度转化为温暖勋章:无论是风雨无阻的“学期护航者”,还是通宵筹备的“幕后策划师”,都能找到专属价值刻度。长期服务按周期累计积分,为坚持镌刻荣誉印记;专项任务视技术含量额外加分,为创意点燃助推引擎。
其次,让审稿流程构筑“成长的留声机”——在内容传播领域,三审制度筑牢品质防线:一线老师以实践经验锚定内容内核,传播专员以专业视角雕琢叙事结构,终审老师提高站位校准温度方向,确保每篇报道都能及时准确地定格成长瞬间、传递教育理念。
再次,让退课请假管理成为“规则与温情的平衡木”——既参考行业惯例和规范,又为特殊情况预留弹性空间,志愿者团队人工记录考勤并形成个性化反馈,让制度在坚守原则的同时,始终涌动教育者的温情。
最后,让入校服务化作“资源落地的铺路石”——行政团队创新“提前介入+全程跟进”服务模式,系统化对接流程,为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效落地扫清障碍,让专业服务成为滋养成长的坚实后盾。
每一项管理制度的背后,都是社团对“公益+专业”的执着坚守。正如理事们所言:“科学管理不是束缚,而是为公益服务装上精准齿轮,让每一份善意都能在制度保障下释放最大能量。”
北大雏鹰社始终以公益为底色,以服务为初心。每一项规划、每一场活动,都饱含对小雏鹰成长的关爱。愿在这样的用心守护下,小雏鹰们能在社团的多样平台中得到锻炼、收获知识、快乐成长,也期待更多家庭加入这场公益成长之约。
文字:方重枝
摄影:曾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