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之美,在曲词典雅、行腔婉转,也在舞蹈、身韵、神情相结合的细腻表演。教工昆曲古琴协会每学期定期开设昆曲表演(身段)传习活动,旨在让参加活动的老师们了解、体验昆曲的“四功五法”, “零距离”感受昆曲艺术的表演之美。
(图:2022年秋昆曲表演(身段)班合影)
2022年秋季学期,昆曲表演(身段)班将教授《牡丹亭·游园》【步步娇】【醉扶归】,由北京昆曲研习社社员王纪英老师教学。王老师出身曲友家庭,祖父王西徵(师承吴梅先生)、姑母王惕都是著名曲家。王老师能戏颇多,常演出的有《游园》《惊梦》等。
(图:王老师教学)
“好天气也。”教学从念白开始,注重手、眼、身、法、步。课上,王老师强调要以情带曲、以情带身段;表演一定要有人物,动作、表情……都要符合杜丽娘大家闺秀的身份。一句唱或一个身段,王老师都带领大家反复练习、打磨十余遍。
(图:身段动作“好天气也”)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王老师首先示范了动作,并做出详细讲解,要求大家在表演时心中要有“情”,眼睛要盯着“丝”,要表现出杜丽娘对春天的欢喜,又要演绎出杜丽娘触景生情后的惆怅与寂寞。
(图:身段动作“晴丝”)
课上,有很多熟悉的面孔,他们参加了协会举办的数期身段教学活动;也有新加入的“小白”,才刚刚开始接触昆曲。通过协会,他们认识、了解昆曲,逐渐“水磨”成资深的昆曲爱好者。
(图:协会会员、身段班学员高宏鹏老师)
高宏鹏:我是昆曲表演(身段)班的铁粉,从第一期就开始跟着上课。虽然是零基础的“小白”,但是每次上课都觉得特别开心。协会组织工作细致周到,请的授课老师既专业又敬业,一起上课的小伙伴们也是非常友好,气氛欢乐融洽。因为疫情的原因课程断断续续,但是依然不能阻挡我们的热爱,谢谢协会为我们提供的学习体验的机会,希望疫情过去后能组织更多的活动,希望协会越办越好,队伍越来越壮大!
(图:协会会员、身段班学员蒲清老师)
蒲清:走进昆曲研习,也走进了传统文化。每周四的身段班,协会都会邀请十分优秀的老师为我们授课。唱念做打、身步神韵里,能体会到传统戏曲对于一个演员的要求是有多么严格。从内心深处是忐忑不安的,又是心情愉悦的,在昆曲的训练里,感受到了昆曲之美,美在博大精深,又美在风雅,美在意境,美在神韵,它是风雅正声,在传统的浸润里洗涤一颗洁净的初心。
(图:抖水袖)
杨雪婧:一直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但对于昆曲的了解算是比较晚的,一直也没有机会深入学习。直到今年,偶然间体验了协会的昆曲课程,愈发感兴趣。由于我悟性不高,所以学得比较慢,动作也不是很到位。但是授课老师每次都很有耐心,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逐一纠正,反复示范。课上的氛围也十分轻松欢乐。感谢协会给大家提供学习的机会,感谢授课老师不厌其烦的指导。希望昆曲可以被越来越多人了解、喜欢。
(图:集体练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并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会为北大教职工提供学习昆曲机会的同时,致力于守护中华文化瑰宝,号召更多的北大教职工加入到学习昆曲、传承昆曲、推广昆曲的“热潮”之中,共同弘扬昆曲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