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工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工会 > 教学单位 > 理学部 >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工会 > 正文

“化”“古”为今 ——考古文博学院赵昊老师分享三星堆最新考古成果

作者:陈艺夫来源:化学学院工会 日期:2024年04月16日

2024年4月3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交流活动。考古文博学院的赵昊老师应邀与化院的老师们分享了他在三星堆考古工作中的最新发现和研究进展。交流会由学院副院长彭海琳老师主持。

赵昊老师于2008年和2011年分别获得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2017年赴斯坦福大学深造,获得考古学博士学位,在考古界的学术背景深厚。他的研究领域广泛,主要涉及青铜时代考古、动物考古、微植物考古以及手工业考古等多个方向。赵老师曾担任三星堆遗址祭祀区8号坑的发掘现场负责人,8号坑是三星堆新发现的6个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赵老师的相关工作为三星堆的考古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是中国上古时期古蜀文明的重要象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星堆遗址的重要性逐渐被学术界所认识。遗址中出土的各类青铜大立人像、多级青铜神坛等一系列的精美器物不仅展现了古蜀文明的独特性,也揭示了其与中原及其他地区的文化联系。

在本次的交流会中,赵老师从历史传说切入,将蜀地的灿烂文明与传说中的故事相联系。他详细介绍了三星堆文化区和遗址的特点,以及三星堆名称的由来。在谈及8号坑的挖掘工作时,赵老师细致地描述了考古团队如何艰辛地提取坑中的象牙,展现了考古工作的专业性、复杂性和精细性。

赵老师还展示了三星堆出土的包括陶器、玉石器、青铜器、金器以及象牙、丝绸等在内的多种珍贵文物,古蜀人在一些复杂器物的制作过程中所采用的先分体制造再进行焊接拼合的工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赵老师强调了化学分析方法在考古研究中的重要性。他介绍了同位素测年法,对丝蛋白、人血和动物血蛋白、牛脂肪酸等有机质的检测与痕量分析技术,以及对文物进行成分分析的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赵老师在交流会的最后部分探讨了三星堆城市的废弃和人口流失问题,以及可能的古蜀人向南迁徙至金沙的历史过程。他指出,金沙遗址的技术水平和器物规模均呈现出衰落状态,反映了古蜀文明与秦人接触后的文化变迁与没落,让人唏嘘不已。

赵老师的到访和分享为化学学院的老师们带来了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深刻洞见,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蜀文明的独特性及其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在不同学科思维的碰撞中,促进了考古学与化学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他

文字:陈艺夫

图片:牟凯

排版:熊英

审核:刘德佳,关妍,高珍

下一条:扇舞化韵,情动绿茵——化学学院工会积极组织团体操排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