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个“熊孩子”,整洁家居难以维持;每日忙工作,没有时间来每天打扫卫生;三世同堂,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难以协调。这些情况可能都会出现在每个家庭当中,那么怎样才能每天用很少的时间就能打理好家中环境并让每个人都满意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7年3月8日下午,北京大学机关工会在妇女节当日组织了“家庭收纳整理方法与实践”讲座。校友秋实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20余位机关单位女教职工分享了家庭收纳整理的理念和方法。
家里这么乱,等孩子长大就好了,等换份清闲的工作就有时间收拾了,等房子多了就可以不用考虑每个人的意见了……这样的“过渡心态”往往让我们忘记了生活的初心。秋实首先要求大家打破这种“过渡心态”,要相信熊孩子可以和整洁家居完美共存,很少的家务同样可以得到很美的家,环境的改变可以是推动家人习惯改变的强大动力。
“整理,不是打扫、不是收纳、不是技巧的累加;整理,是肇始于空间的思考,是起源于分类的科学,是得益于审美的需求;整理,是走心的体力劳动,是源于爱的脑力劳动。”短短几句话,秋实道出了家庭整理收纳的真义。
秋实认为,整理收纳的大部分工作在于前期的准备,其中包括布局、分类、审美和动线四个方面。
从布局来看,首先我们要创造空间:平面上,改变所有家具统一溜边站的僵硬布局,创造更多的隔断空间;立面上,改变所有家具都在视线以下的布局,创造更多错落有致的空间;装饰上,选用具有功能性质的装饰品,并充分利用家具内部空间。其次我们要对空间充分利用:明确每个空间的分工,物品不相互侵占;发挥每个空间的最大优势。例如,可以把电视请出客厅布局的中心位置,不要围绕电视来布局客厅,把客厅打造成一个多功能的起居室;又如,选购家具时尽量不要选一整套的,要选小不选大;再如,房间的角落可以用书本、相框、绿植等进行点缀,赋予特殊的意义。
“先分类,后清理”应该成为整理收纳的重要原则。秋实建议我们对家中的物品进行分类,对于其中的耐用品,如床单、餐具等,要限定基本的数量,在补充上要“不出不进”,购买时要选承受范围内质量最好的、最喜欢的;对于易耗品,如纸巾等,要限定基本储备数量,每次购物前要检查存货,做到“不尽不入”。
整洁有序的家庭布局不仅是一种空间使用的体验,更是一种视觉审美的体验。那么如何在收纳整理时兼顾审美呢?知秋建议,要选择同一规格的收纳工具,这样分类明确,外观上也整齐统一。对于衣物、玩具等的收纳,要选择抽屉式的收纳箱;对于文件之类的物品,可以选用手提包式的收纳袋,这都是为了收纳和取用方便。我们还需要一类装饰性的收纳工具,比如日常的抽纸,可以抛弃花哨的商品包装,用更契合环境风格的纸巾盒来代替。
最后,日常的收纳整理还需要结合家庭成员的习惯、房间的布局、物品的性质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总体的原则是让房间变得更整洁、有序和使用方便。秋实举了一个小例子,在她的家里有四把剪刀,客厅的一把用来拆快递、厨房的一把用来处理食物、卧室的一把用来做针线活、书房的一把是给孩子做手工用的,每一把剪刀都有专门的用途,避免了“交叉感染”。
前期的准备做好了,接下来的整理收纳工作就非常轻松了。首先,调整家庭布局;其次,将所有物品进行分类,并根据种类和数量采购收纳工具;再次,大致确定每一类物品的位置,将每一类物品集中在一起;最后,结合“动线”对每一类物品再次进行调整。这样,一个整洁、有序的家居环境就呈现在大家面前啦!
知秋在讲座最后还对整理收纳家庭中的“重灾区”提出了建议:玩具不要堆在客厅,要按照大小分类,放在不透明的收纳盒里;玄关要提前布局,其中物品不要零散摆放;茶几上尽量不要放食物,抽纸应该放在专门的纸巾盒里等等。
知秋说,保持家里环境的整洁,需要养成习惯、每晚“清零”,最好是和孩子一起收拾整理,这样既能享受精致有序的家居环境,也能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总而言之,“很少的家务、很整洁的家不是遥远的梦”。
最后,在座的女教职工们结合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与知秋进行了简单有效的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