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公益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工社团 > 社团动态 > 雏鹰公益社 > 正文

一场关于敦煌壁画的邂逅

作者:来源: 日期:2025年10月21日

2025年10月10日,周五的夜晚,雨丝密密匝匝地敲打着教室窗户,冷风裹着湿气偷偷从门缝钻进来,却丝毫没冲淡室内的热闹。北大勺园3层的教室里早已坐得满满当当,连后排都加了临时座椅。孩子们的小脸上满是期待,家长们也轻声交流着对敦煌文化的好奇——淅沥的雨声成了背景音,反而让这份对千年文明的向往,显得愈发真挚动人。

在小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暂别了课本里的文字,走进了敦煌壁画的璀璨世界,更亲手将壁画中灵动的藻井图案,复刻在了一方小小的扇面上,让千年文明与当下时光有了一次奇妙的碰撞。

看着大屏幕上一幅幅珍贵的图片,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屏障,见证了曾经的辉煌盛世。眼前的壁画虽历经千年风霜,色彩却依旧能勾勒出震撼人心的力量。《飞天》图里,仙女们身披飘逸的彩带,肌肤以淡赭色晕染,裙摆处的石绿色与朱红色交织,明明是静止的画面,却似有风吹过,让彩带在空中轻轻翻飞,连手中托举的莲花都仿佛带着露珠的鲜活。小冉老师声音轻柔却充满力量:“敦煌壁画不是孤立的图案,每一笔色彩、每一个人物,都藏着古人的信仰与生活。你看这飞天的姿态,没有翅膀,却靠线条的流动展现‘飞’的轻盈,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与想象力。”

《九色鹿》壁画更是让人心生触动,九色鹿的身躯以淡蓝、粉紫、明黄等色彩渐变描绘,鹿角上还点缀着细碎的白色斑点。它昂首站立在河畔,眼神温柔而坚定,而周围人物的衣袍则以深褐与墨黑为主,色彩对比间,更凸显出九色鹿的圣洁。它不仅是敦煌艺术的瑰宝,更是一份跨越时空的 “道德指南”,提醒着我们每一代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善良与诚信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品质。

小冉老师还细致地为我们讲解了沥粉贴金工艺。这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并非孤例,像莫高窟第 285 窟的《说法图》、第 320 窟的《西方净土变》等,都用了此手法。这种工艺更能凸显壁画中人物的神圣。通过线条堆叠,线条交汇处贴金点缀,让原本平面的图案有了“浮雕般的立体感”。

欣赏完壁画,最让人期待的环节便是制作藻井图案的扇子。老师为我们分发了白色素扇。那是敦煌壁画中常见的顶部装饰图案——以圆形为基础,中心是一朵绽放的莲花,花瓣层层叠叠,用淡粉与米白晕染,周围环绕着缠枝纹,纹路里还点缀着青绿色的叶片与朱红色的小花,最外层则是锯齿状的几何纹样,整体对称而精致,像一朵从空中俯瞰的盛开的花。“藻井图案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也寓意着吉祥与美好,”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说,“大家不用追求完全复刻,重要的是感受线条的韵律与色彩的和谐。”

20分钟左右,我们陆续完成自己的作品并纷纷展示。有的同学在藻井图案旁加了一只小小的“飞天”,有的则用金色颜料在边缘点缀了细碎的光点。每一把扇子都独一无二,却都带着敦煌文化的印记。小冉老师看着我们手中的扇子,轻声说:“今天我们不仅是欣赏壁画,更是在传承一种文化。敦煌的美从来不是只存在于过去,需要我们用双手去触摸,用心灵去感受,让它在新的时代里继续绽放光芒。”

这场关于敦煌壁画的邂逅,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千年之前的艺术瑰宝,更让我们懂得,文化的传承从来都不是遥远的事情。就像我们手中的扇子,一方小小的扇面,连接起了过去与现在,也让我们成为了敦煌之美的守护者与传播者。而这份来自千年的文化力量,将会像扇面上的藻井图案一样,在时光里静静绽放,永不褪色。

文字、摄影/魏昊然

下一条:音乐里的童声与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