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18、19……20!好!继续加油!”
4月20日,北京大学五四操场的东南角爆发一阵喝彩欢呼。观众们围成一圈,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工参赛队加油。在圆圈中心,是还在继续创造纪录的队员们。他们继续奋力拉住手中的绳索,专注于眼前正在鼓面上有节奏跳动的球,对周遭的一切已难以分心顾及。
是日,北京大学在此举行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在盛大的开幕式、激烈的竞技之外,还有不失趣味的团体项目。喝彩欢呼正是来自趣味项目之一:同心鼓。
这一项目要求10名队员拉紧绳索,抬起一面鼓,并通过上下摇动绳索带起鼓面的移动,以此击球,其目标是尽可能多次连续击球,最后计算在一定时限内的击球总次数。看似简单的项目,实则也有诸般技巧。
队员之一的王天夫老师,此次成为了“关键先生”。他在赛前观察了其他队伍的表现,发现在球在落地之前就接住并重置于鼓面,是节约时间的关键。于是,他提议自己来控球。临时“变阵”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依靠他的身高臂长优势与灵巧的反应,难以控制的球几乎没有落地就会被接住和重置。
除了技巧外,队员们的提前准备和练习也极为重要。参赛的新传工会在赛前自发购置赛训道具,由工会主席许静老师组织了数次集体练习,从一开始手忙脚乱、只能连续击球3次,到后来配合良好、连续击球达到10次,队员们通过练习,对比赛更加有信心了。在正式赛场上,最高连续击球数达到了20,并且两度达到这一纪录。
最后,击球总数达到了111次,是新传工会的历史最佳表现。对于这一结果,队员们都表示很有成绩感,并且对工会的集体活动更加有参与感和归属感。